2025-2026学年度兰州树人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二单元素养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随着禅让制被打破,中国历史进入王位世袭的“家天下”时代。这一时代始于 (A)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公元前 1046年,武王伐商纣,双方爆发牧野之战。关于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C) A.公元前10世纪 B.10世纪 C.公元前11世纪 D.11世纪 3.下图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宜侯矢(cè)簋(guǐ)。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了占卜,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鬯(chàng)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宜侯矢簋内的铭文 (B) A.证明周王室地位逐渐衰落 B.是研究西周分封制的一手史料 C.一般刻写在龟甲等兽骨上 D.因为太模糊而不具有史料价值 4.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B)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动荡不安 D.井田制已经瓦解 5.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促使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C.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D.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6.春秋时期,郑庄公任周平王卿士,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这说明 (D) A.分封制稳定了政局 B.诸侯国间征伐兴起 C.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D.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7.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哪一时期的开始 (D)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东周 8.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家普遍将此作为战国时期开端的标志性事件。该事件被称为 (C) A.长平之战 B.田氏代齐 C.三家分晋 D.围魏救赵 9.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下列战争史实与其对应的成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D) A.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B.马陵之战—减灶之计 C.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D.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10.据《史记》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意在 (C) A.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C.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1.春秋时期的老子目睹了残酷的诸侯争霸战,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反映他的主张的作品是 (D) A.《论语》 B.《荀子》 C.《墨子》 D.《道德经》 12.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皆出自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典籍。下表中的内容说明 (C) 学校 校训 出处 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 中国农业大学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离骚》 复旦大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 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礼记》 A.优秀儒家经典指导教育发展 B.各大学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C.优秀文化典籍中的价值追求有生命力 D.我国大学的历史源远流长 13.现在很多人都在阅读《黄帝内经》,它成书的时间是 (A) A.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 C.夏朝时期 D.商朝时期 14.以下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B) A.中原文化,源远流长 B.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C.礼器制度,规范完备 D.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15.春秋战国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是血缘社会,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B) A.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B.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 C.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D.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16题12分,17题 12 分,18题6分,共30分) 16.(12分)看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读懂了夏商周历史,也就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