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B A B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C B A D 1.C 【详解】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由于起始密码子是AUG,故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转录时模板链读取的方向是3'→5',即左侧是3'端,右侧是5'端,A错误; B、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将①链11号碱基替换为C,则第4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将由AAG变为AGG,编码的氨基酸将由赖氨酸变为精氨酸,B错误; 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转录的结果是在起始密码子之前加了一个碱基,不影响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故合成的肽链不变,C正确; D、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若在②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T,则相当于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A,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合成的肽链由3个氨基酸组成,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实验组1中抑制miRNA-21后,PTE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细胞增殖率下降,说明miRNA-21通过抑制PTEN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组2过表达lncRNA-H19时,PTEN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降,细胞增殖率上升,说明lncRNA-H19也通过抑制PTEN表达促进增殖,A正确; B、若lncRNA-H19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抑制PTENmRNA的翻译,则PTENmRNA量应不变,但实验组2中PTENmRNA和蛋白均减少,表明lncRNA-H19可能通过促进mRNA降解(如类似siRNA作用)而非仅抑制翻译,B错误; C、实验组3使用lncRNA-H19siRNA后,其相对表达量降至0.25,说明siRNA有效降低了lncRNA-H19含量,C正确; D、表观遗传指基因表达变化不依赖DNA序列改变,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影响表型,属于表观遗传机制,D正确。 故选B。 3.B 【详解】A、tRNA携带氨基酸的一侧是3'端(从携带氨基酸的一侧开始读反密码子),故甲图中mRNA从左往右是翻译方向(5'→3'),故合成氨基酸的顺序为苯-甲-甘-天-色-丙,A错误; B、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的5'→3'移动,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越长的合成的时间越早,翻译方向为从右往左,因此图乙的右侧为 mRNA 的5'端,B正确; C、图甲中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进行,因此甘氨酸的密码子为5'GCU3',C错误; D、乙图中是相同的模板链进行翻译,但是目前合成的四条多肽链长短不一致,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a 过程(DNA 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间期,但 b(转录)、c(翻译)过程在细胞分裂期也可进行(如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基因表达),并非只有间期才能进行,A 错误; B、b 过程(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但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进行;c 过程(翻译)发生在核糖体,B 错误; C、RNA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 e(RNA 复制)、d(逆转录)过程,需依赖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才能完成,C 错误; D、b 过程(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原料是核糖核苷酸;d 过程(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酶和原料均不相同,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图1中,A组加入 “蛋白酶、RNA酶、酯酶”(去除蛋白质、RNA、酯类),B组加入 “DNA酶”(去除DNA),这种对变量的控制属于 “减法原理”(排除某物质的作用),而非 “加法原理”,A错误; B、图1中A组:S型细菌的DNA未被破坏,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A培养基上会出现R型和S型两种菌落。 图1中B组:DNA酶破坏了S型细菌的DNA,无法实现转化,因此B培养基上只出现R型一种菌落, B正确; C、噬菌体是病毒,需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直接用含32P、35S的培养液培养,应先培养含放射性的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C错误; D、图1(肺炎链球菌实验)和图2(噬菌体实验)均用了对比实验法。 但图1说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