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9036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3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941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月月,答案,试题,历史,自贡市
    《自贡一中高2028届10月月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B A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C C B 1.B 【详解】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旧石器时代,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私有制出现,贫富差距加大,B项正确;新时期时期,国家雏形出现,制度尚未达到完善,排除A项;思想文化进步、阶级分化等都不是新石器时代社会阶级差距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可得出“王臣”数量增加,促进了周王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臣民的地位,排除B;当时没有中央集权,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人口问题,没有涉及到范围,排除D。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尚书·周书》中存在大量保民的思想,说明周初重视民本,民本思想已经萌发,D项正确;材料内容说明出现了民本思想,而非民主思想,更不能说明君权受到百姓制约,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商朝的治国思想,无法体现是对商朝治国思想的延续,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与中国考古发现相印证,体现了文献和实物相互补充以研究历史的特点,说明研究历史需要文献与实物互相补充,C项正确;“实物史料价值低于文献史料”表述错误,实物史料价值也很高,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史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历史的真实性需要通过史料的辨析、整理和解读才能得出,综合多元史料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国家通过‘驱以赏’的方法对力耕者赏以官爵”"引导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在耕战中‘使生力与杀力互相转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奖励耕战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B项正确;战国时期没有皇帝,尚未形成专制皇权,排除A项;“立足于农民阶级的利益"说法错误,虽然商鞅这一策略鼓励农耕,但其立足于君主,而不是农民,排除C项;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没有借鉴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一个赞同, 一个批评而已,A项正确;老子,孔子的思想都代表没落贵族的思想,在当时并未成为社会的主流事项,排除B项;老子和孔子代表的都不是地主阶级,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提到从《商君书》到《韩非子》,“君”出现的次数和比例大幅度上升,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专制开始建立这一时代特征,D项正确;商鞅主张加强君权,并非削弱君权,排除A项;“国”与“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