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917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24721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考试,答案,扫描,试题,历史
    2025~2026齐市普高联谊校高三期中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儒家“礼”的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礼”包括王朝的典章制度、社会的日常活 动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西周统治者对官员及民众行为的一种制度化和法制化。可以说,西周的“礼”凝 聚了周人当时的社会实践经验及理性认知。周“礼”既体现出周人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 种制度,故B项正确。按照周天子的要求,在西周整个社会,自上而下,行必遵“礼”,但材料并未体现其在各 诸侯国的落实情况,故排除A项;“礼”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而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当时君主 专制尚未确立,故排除D项。 2.D考查秦朝手工业。材料中的规定直接指向手工业技能的传授与习得过程,是对“技能传承”的制度化规 范,符合秦朝官营手工业对技术稳定传承的需求,故D项正确。秦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上报内史”表明 处罚权在中央官府,证明该律针对官营手工业,而非私营,故排除A项;秦朝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工匠多 被编入“匠籍”,人身自由受严格限制,劳动力流动需经官方批准,并非“自由流动”,且材料仅涉及学徒培养制 度,未提及劳动力流动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律法内容聚焦工匠培训与生产管理,未涉及规范市场交易行 为,故排除C项。 3.A考查西汉监察制度。鲍宣被免职的核心原因是刺史职权受严格限制,越权即遭惩处。这体现了西汉刺 史制度在运作过程中,通过明确职权范围,防止监察权滥用,故A项正确。刺史的巡视对象不仅限于各郡, 还包括诸侯王国,故排除B项;鲍宣被弹劾的罪名之一“代二千石署吏”表明,刺史无权对郡守的行政权进行 干涉,侧面反映了刺史并未凌驾于郡守之上,故排除C项;东汉时期,刺史才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长官,故排 除D项。 4.A考查魏晋南北朝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 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这些门阀士族对政治、经济资源的垄断和对朝廷及地方的影响力,逐渐形成 了对皇权的挑战和削弱,影响皇权统治力。从材料中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南朝高官中出身于士族门阀的比 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反映出南朝统治者重用宗室力量,抑制门阀势力,目的是加强皇权,说明皇权呈 现出复兴的倾向,故A项正确。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始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 出其他阶层进入统治阶层,因而无法得出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故排除C项;此时选官仍以九品中正制为主, 仍主要以门第为标准,故排除D项。 5.C考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材料阐述了在青黄不接时节时,赈济贫乏、施行仁政的准则,倡导在物资匮乏 时,富者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遵循天道人伦,合理分配资源,这充分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人本精神,故 C项正确。材料虽提及农时背景,但核心内容并非讨论农业生产技术或农事管理,而是聚焦社会救助伦理, 故排除A项;材料中“无或蕴财”“无或利名”批判的是财富囤积和沽名钓誉,属于义利观的道德训诫,但未提 出协调农商的具体主张,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行为主体是家族或富户,对象为个人,属于民间自治伦理,而 非政府或君主,不是国家层面的“治国模式”,故排除D项 6.B考查唐朝书画艺术。唐朝虽推行科举制,但魏晋南北朝形成的士族门阀观念仍深刻影响社会,董伯仁、展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6-L-158C2025~2026齐市普高联谊校高三期中考试 学 校 历 史 班 级 考生注意: 装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