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必修四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立标) 1.通过预习,理解认识的含义,区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提升主动探索客观世界的意识。 2.通过对“探月工程”议题的探讨,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等原理,从而树立“尊重科学、勇于实践、追求真理”的价值追求,增强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3.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能够将认识论的观点应用于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上,从而提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实践的三大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 难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三、课前预习:基础梳理(自主完成) 1.认识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认识是 对客体的 反映。 和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 ,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 。 (1)感性认识的含义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 基础上由 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 、事物的 、事物的 的认识,包括 、 和 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 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 、 、 和事物自身 的认识,包括 、 和 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 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 、 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 的关系。 2.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 实践是 改造 的 活动。作为一种 活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2)特点 ①实践具有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 、实践的 和实践的 。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 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 及其 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 、 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 实践。 ③实践具有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 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 的实践活动是根本 的。人的实践活动是 的。 知识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 同客观物质对象 ,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 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 、提出 ,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 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 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其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 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 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