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1214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第十一单元世界文明的冲突与重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33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学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2131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三,期间,课件,秩序,国际,战后
    第33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知识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调整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世界形势动荡 ①原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_____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_____阶段; ②表现: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_____的狂潮 列强矛盾激化 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_____,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等; ②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____”,英国、法国、俄国组成“_____”,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2)爆发 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_____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爆发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_____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_____之战 (3)进程 第一阶段1914年 ①在欧洲形成三条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 ②1914年9月,_____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③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第二阶段1915年— 1916年 ①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伤亡惨重; ②1916年,英德进行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1917年— 1918年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于1918年退出战争; ③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4)影响 ①削弱了帝国主义和_____力量,动摇了_____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②_____的参战和_____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③改变了人们的观念,_____、_____的运动日益高涨。 2.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体系建立 ①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_____和华盛顿会议; ②缔结条约: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③性质:_____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主要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国际联盟 性质 第一个由_____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 促进_____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评价 ①国联形成决议的“_____”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②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③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一战期间及战后国际法的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②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_____。 ③《非战公约》 签订 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 内容 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结果 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知识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一战前的民族民主意识【链接·选择性必修3·第13课】 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结果 由于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 2.民族独立国家的诞生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