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3775

第一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1-2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703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化学,第一章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学习目标 知识网络 1. 熟知能量转化形式及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2. 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本质。3. 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其爆炸时吸收热量(  )       图1 图2 (2) 图1是吸热反应,ΔH>0(  ) (3) 图2对应的ΔH=+67.6 kJ(  ) (4) 已知C(石墨,s)生成C(金刚石,s)是吸热反应,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5) 物质的化学键发生了断裂,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 (6) 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  ) (7) 已知反应:SiCl4(g)+2H2(g)Si(s)+4HCl(g),用E表示键能。则该反应的ΔH=4E(Si—Cl)+2E(H—H)—4E(H—Cl)(  ) (8) 稀盐酸和稀氨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分别发生反应时,测得的反应热相同(  ) (9) 酸和碱反应生成1 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反应反应热(  ) (10)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的主要装置如右图所示(  ) 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 常见的放热反应 燃烧反应、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铝热反应等。 2. 常见的吸热反应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碳与CO2反应、碳与水蒸气反应等。 反应热与焓变 1. 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 焓变(ΔH):在等温等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1)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焓变     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单位:kJ/mol (2) 从键能的角度分析焓变 ①计算方法:ΔH=∑E(_____的键能)-∑E(_____的键能) ②通常人们把断裂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某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看作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 例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化学键 H—H Cl—Cl H—Cl 键能/(kJ/mol) 436 243 431 则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为_____。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概念 强酸的稀溶液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时的反应热。 2. 测定装置 3. 实验步骤 [常考归纳] (1) 在25 ℃、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2) 在25 ℃、101 kPa下,弱酸(或弱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比57.3 kJ少,原因是弱酸(或弱碱)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 (3) 在25 ℃、101 kPa下,浓硫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比57.3 kJ多,原因是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 (4) 在25 ℃、101 kPa下,稀硫酸和Ba(OH)2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比57.3 kJ多,原因是H+与OH-结合生成1 mol H2O的同时,Ba2+和SO结合生成BaSO4沉淀,生成沉淀的过程中也有热量变化。 类型1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中主要涉及吸热反应的是(  )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 于谦《咏煤炭》 :“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 D.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类型2 键能与反应热的计算  部分共价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共价键 H—H N≡N N—H 键能/(kJ/mol) 436 946 391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3H2(g)+N2(g)??2NH3(g)的反应热ΔH为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