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百 家 争 鸣 百家争鸣 8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春秋篇 · 老子 1.人物生平 《道德经》/《老子》(道家经典)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 姓李名耳,字聃(dān) 春秋后期楚国人 做过周朝史官 掌管王室的典籍 姓名: 生活时期: 经历: 重要著作: 历史地位: 相关史事 “子”是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春秋篇 · 老子 2.思想主张: ⑴思想核心: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译]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译]人类的行为仿效于大地,大地的法则是遵从于宇宙,宇宙运行是以道的法则为法则,道的运行是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道” 春秋篇 · 老子 2.思想主张: 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对照,音与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排列,这个道理是永恒的。 ⑵哲学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这是一种朴素辩证法。 材料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材料五:人法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思想主张: [译]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和征服天下间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⑶处世之道: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⑷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材料六: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译]我无所作为,人民自然得到教化;我喜好清静,人民自己回归正道; 材料七: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春秋篇 · 老子 《论语》(由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 春秋篇 · 孔子 1.人物生平 重要著作: 地位: 姓名: 生活时期: 出生 求学 教书 从政 周游 回乡 修书 去世 前551 前479(73岁) 15岁 17-50岁 51岁 55-68岁 68岁 没落贵族 十五有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 温润的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 经历: 学者—从政—周游列国—回乡办学 春秋篇 · 孔子 2.思想主张: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⑴思想核心: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仁” 材料:厩(马棚)焚。子(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子贡问仁。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译]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译]自己不愿意的事,断不可加在别人身上。 儒家思想不适应春秋争霸战争的时代需要 春秋篇 · 孔子 2.思想主张: 材料一: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季孙氏(大夫)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⑵政治主张: 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 材料二: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春秋篇 · 孔子 2.思想主张: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⑵政治主张: ②反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