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6006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日期:2025-11-0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757277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一、化学观念 形成 “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守恒” 的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的原因,构建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二、科学思维 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从微观粒子变化(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的角度,论证质量守恒定律,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 体会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历程中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科学探究的责任感。 新知导入 蜡烛燃烧完后,只剩质量会变小 铁丝燃烧后,质量会变大 铁丝的燃烧 蜡烛燃烧 新知导入 18世纪,拉瓦锡用45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新知导入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形成密闭体系 2.调节装置内压强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反应前的总质量 反应后的总质量 铜粉+氧气 氧化铜 加热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141.9 g 141.9 g 方案一: 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新知导入   方案二: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探究新知 实验原理: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实验步骤: (1)称量反应前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的质量总和m1。 (2)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3)称量反应后物质总质量m2。 探究新知 (1)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 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渐渐 变成浅绿色。 (2)反应后,天平平衡。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 探究新知   大量实验证明: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 (5)“质量守恒”:该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热量、体积变化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1)“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该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2)“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 (3)“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 (4)“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注意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探究新知 碳酸钠 + 盐酸氯化钠 + 二氧化碳+水 (Na2CO3) (HCl) (NaCl) (CO2) (H2O)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现象: 结论: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生成物的质量不等于反应物的质量。 探究新知 质量守恒定律的进一步探究 实验改进: (2)将装有盐酸的试管和碳酸钠粉末放入锥形瓶,再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连接一个气球。 盐酸 碳酸钠粉末 (3)称重,再倾斜锥形瓶,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开始反应。 (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2)镁条燃烧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 实验改进: 探究新知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但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变化。故氢气与氧气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示意图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分子 原子 新分子新物质 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 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