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20课)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三国时期,造船业最发达的是 ( ) A. 吴国 B. 蜀国 C.魏国 D. 西晋 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 A.长平战役 B.官渡战役 C.赤壁之战 D.肥水之战 3、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 ) A.以少战多 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的方式取得成功 4、杜甫这样评价他的功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他是 ( ) A.刘备 B.诸葛亮 C.周瑜 D.曹操 5、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曹操是什么时期人 A.三国 B.魏晋 C.东汉 D.西汉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 A. 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 官渡之战结束后 C.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D.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7、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江南开发 重要原因是( )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 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战争的胜负有时不取决双方的兵力多少,而军事谋略可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下列战争属于以少胜多的是 ①城濮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10、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 ) A.西晋 匈奴 B.东晋 前秦 C.东晋 北魏 D.宋 前秦 11、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为统一黄河流域 B.为使统治长治久安 B.受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推动 D.受汉族地主的影响 12、我国北方人口南迁形成浪潮的是在何时 ( ) A. 西汉后期 B. 西晋后期 C. 东汉后期 D. 东晋后期 13、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4、在古代史上提倡使用汉语,穿汉服,用汉姓等措施的一次著名改革是 ( ) A.商汤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①氐族 ②羌族 ③鲜卑族 ④匈奴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三、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 上面词句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2) 词中“周郎”是谁?“三国周郎赤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3) 上述词句体现了作品怎样的风格?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