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9354

山西省运城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1367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西省,阶段性,答案,试卷,历史,考试
  • cover
运城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其中,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郧县人遗址 C. 蓝田人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2. 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的延伸,促进了历史文脉与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在半坡遗址博物馆中,你能够看到的文创产品有( ) A. 青铜爵 B. 玉猪龙 C. 陶埙 D. 蛋壳陶 3. 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有镂花象牙筒、鳄鱼鳞板、玉铲、龟甲等珍奇物品。而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这表明当时( )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阶级国家开始建立 C 出现严重贫富分化 D. 原始社会已经解体 4. 纪录片《寻古中国·陶之路》中考古学家表明在陕西西安的姜寨遗址中,发现了一个距今约6000年的陶罐,罐底残留着已经碳化的粥状物。这说明陶罐的用途是( ) A. 礼器祭器 B. 炊煮用具 C. 生产工具 D. 随葬明器 5.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对石峁遗址、牛河梁遗址等一大批遗址开展大规模的发掘和科学研究,证实“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理解正确的是( ) A. 五千多年前,出现了作为早期国家形态的文明 B. 五千多年前,中国已经进入成熟的封建社会 C. “五千年”是从一个完全精确的纪年开始计算的 D. 五千多年前,中国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系统 6. 西周时期,祭祀天地祖先时,天子演奏的乐器、舞蹈的人数规模最多,诸侯、卿大夫依次降低,普通平民则不能参与。在日常宴饮、服饰、车马上,不同等级的人也有严格规定。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 礼乐制 B. 世袭制 C. 井田制 D. 郡县制 7. 时间轴是培养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其中②表示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8. 据文献记载,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考古发掘也证实,河南郑州商城遗址是商朝早期亳都所在,安阳殷墟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遗址。这说明( ) A. 考古发掘的史料更真实可靠 B. 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难寻 C. 历史研究需要多重史料印证 D. 历史认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9. 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可作为了解武王伐纣证据的是( ) A. 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 B. 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 C. 河南巩义出土的牙雕蚕 D. 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 10. 《周易·革》中记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则材料对商王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旧王朝所持的态度是( ) A. 批判,认为属于革命暴动 B. 肯定,认为顺应民意 C. 反对,属于与天意相违 D. 赞同,个人能力超群 11. 小明同学给弟弟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归类的准则应该是( ) A. 他们都是王朝的建立者 B. 他们都任用贤才,励精图治 C.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 他们都体恤民情,爱民如子 12. 春秋时期,齐、晋等强大诸侯国常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召集诸侯,征伐不庭。该口号在当时的根本目的是( ) A. 为维护周王朝的绝对权威 B. 抵御游牧民族的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