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了解家庭电路构成和连接情况,了解触电事故和电气火灾原因,知道安全用电常识; 2.从跨学科视角归类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总结生活用电的常见误区,进而设计安全用电的社区科普活动; 3.能将安全用电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有安全防范意识,有进行科学普及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重点:1.完成 “网络与生活调研”:收集典型事故案例,跨学科分析原因,总结用电误区。 2.规范开展 “模拟实验探究”:录制事故视频,探究预防措施及电气火灾扑灭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3.设计 “社区科普宣讲活动”:用海报、视频等形式呈现安全用电知识,适配社区居民认知。 难点:1.跨学科整合知识分析事故原因(如结合物理电路原理与化学燃烧条件,解释电气火灾)。 2.平衡模拟实验的 “科学性与安全性”:基于充分论证设计实验,避免操作失误引发意外。 3.设计适配社区居民的科普内容:既保证知识准确,又通俗易懂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1.造成用电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_____、短路和_____。 2.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_____引起的。 3.安全用电原则 (1)家庭电路的安装应当符合_____的要求。 (2)要注意不要弄湿用电器;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裸露电线。对于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_____。 (3)不接触_____,不靠近_____。 (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_____更换。 4.注意事项 (1)发现有人触电,_____直接去碰触电的人,应当赶快_____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使触电的人迅速脱离电源。 (2)若同时发生火灾,要先_____ ,绝不能带电泼水救火。 【合作探究】 任务一:网络生活调研。通过网络收集、走访等方式调研家庭触电和电气火灾的典型事例,从跨学科视角归类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总结生活用电的常见误区。 1.家庭触电典型事例 典型事例 (1)深圳某工人在未接好地线的情况下操作设备,手部触碰裸露电线后触电身亡。 原因: (2)重庆两岁女童将金属钥匙插入插座孔,双手手指因触电严重受损被迫切除; 原因: 2.电气火灾的典型事例 (1)某小区住户在厨房用多个插排串联,同时开启电水壶、微波炉、电烤箱,插排因过载发热起火,整面墙被熏黑。 原因: (2)浙江金华某出租房内,老旧手机充电器短路后引燃床上被褥,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 原因: 3.生活用电常见误区总结 任务二:模拟实验探究。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和实验室器材、录制模拟触电和电气火灾发生过程的视频,探究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扑灭电气火灾的注意事项。 (一)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实验室器材,模拟触电实验设计 1.实验原理:人体是导体,触电的本质是电流通过人体形成闭合回路。实验用1.5V干电池模拟电源,用导线、金属片模拟“电线”,用身体替代“电阻”,直观展示回路形成过程。 2.实验器材 电源:2节1.5V干电池、 导线:3根带剥线的铜芯电线,导电件:2片金属钥匙/硬币(模拟“带电体”)、1个低电压LED灯。 3.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将1根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干电池正极和LED灯珠的“长脚”,另一根导线连接LED灯珠的“短脚”和1片钥匙A,形成“正极→LED→钥匙A”的半回路。 (2) 接入“人体导体”:用手紧紧握住“钥匙A”,另一只手握住第2片钥匙B,再用第3根导线连接“钥匙B”和干电池负极,此时电路变为“正极→LED→钥匙A→手→钥匙B→负极”。 (3) 观察现象:当双手握紧钥匙、导线接好负极时,LED灯珠会亮起,说明电流通过“手”形成了闭合回路———这就是触电的核心原理。 (二)模拟电气火灾实验设计 1.实验核心原理 电器火灾多因电路过载或短路,导致导线电阻产生过多热量,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引燃周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