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分值:75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 1~10 课。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化石一词源自拉丁语“fossilis”,意为“挖出来”,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 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甲骨文 D.国家产生 2.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以下材料可作为研究我国境内远古时期人类活动证据的是( ) A. B. C. D. 3.下图所示文物是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工具,韦昭在注释《国 语》一书时曾解释说“入土曰耜”。据此推测,“骨耜”可用于( )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4.周朝建立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之间严格的等级臣属关系,形成“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 这一政治秩序的形成得益于(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国人暴动” D.“尊王攘夷” 5.学古鉴今,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统治者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6.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 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这充分表明春秋时期( ) A.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B.手工业高度发达 C.炼钢技术发展 D.畜牧业发达 7.思维导图能够将信息和想法整理得更加清晰、有条理,使复杂的信息和概念更容易被记住,从而提高历 史的学习效率。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动荡的春秋时期 8.战国时,秦国工匠充分利用自然特点,合理安排了引水、泄洪、排沙等工作,使都江堰成为以无坝引水 为特点的一座宏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体现了( ) A.李冰的英明领导 B.秦国国力强大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商鞅变法的作用 9.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思想家是( ) A.庄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10.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平友好”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到今天 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与材料中的“基本理念”一致的是( ) A.老子的“无为而治” B.孔子的“仁者爱人” C.墨子的“兼爱、非攻” D.韩非的“以法治国” 11.经光谱定性分析,司母戊鼎成分中铜占 84.77%,锡占 11.64%,铅占 2.79%,与《周礼·考工记》 中记载的青铜合金比例基本相符。这主要说明司母戊鼎( ) A.用于祭祀 B.属于商朝时期 C.铸造工艺成熟 D.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12.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文物,因其独有的地方特色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 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璧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 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统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13.“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 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为加强对“空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