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山东省济宁十五中九年级(上)月考物理模拟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冰的熔点是0℃,一试管内装有适量的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冰处于固态,继续对它加热,则冰的温度将会升高,状态发生改变 B. 若冰处于固态,使其对外放热,则冰的温度将会下降,状态发生改变 C. 若冰处于液态,继续对它加热,则冰的温度将会升高,状态不发生改变 D. 若冰处于液态,使其对外放热,则冰的温度将会不变,状态不发生改变 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 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又省时间 B.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费时间 C. 第一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3.晚会上有同学表演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将普通的手帕放在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燃,手帕上火光熊熊,火灭后手帕完好无损。此手帕烧不着的直接原因是( ) A. 酒精燃烧时会吸收热量 B. 酒精燃烧生成的CO2隔绝了空气 C. 酒精浸过的手帕不是可燃物 D. 手帕的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4.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温度零下10℃的某一天,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来到屋子里,浸在装满0℃水的大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 B. 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 C. 盆中的水结成冰,梨的温度升高 D. 盆中的水不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 5.某物质加热时从20℃开始熔化,直到90℃还未熔化完,能表示该物质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6.以下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 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升高 B. 把冰放在太阳下晒,冰的温度有可能不升高 C. 冰棒周围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D. 开水烫伤比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更严重些 7.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扇扇子时人会感到凉快,是因为扇子扇出的是凉风 B. 湿手伸进冰箱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 C. 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D. 在0℃的环境下,将-8℃的冰块放入0℃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冰的质量会减少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医学奖。早在20世纪60年代,她就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大容器内的气压,在高沸点进行实验 B. 减小容器内的气压,在低沸点进行实验 C. 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D. 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9.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1.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右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玻璃试管内盛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发生沸腾,则烧杯内盛的液体应是( )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 酒精 B. 水 C. 煤油 D. 无法确定 12.某同学在室内做实验。此时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0℃,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