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72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章末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9094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39张,课件,复习,章末,认识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第四单元 11~20 的认识 章末复习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上册 复习目标:1. 熟练掌握 11~20 各数的组成(1 个十和几个一 / 2 个十)、读写方法及数序,明确数位(个位、十位)初步含义;2. 精通 11~20 的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掌握 “拆数计算” 核心方法;3. 能运用单元知识解决 “求总数”“求剩余”“求部分数” 的生活问题,提升数感、运算能力与应用意识。 幻灯片 2:知识框架总览 本单元知识围绕 “11~20 的数、运算与应用” 展开,核心脉络如下: 幻灯片 3:模块一 ———11~20 的基础认知(核心要点) 一、数的组成(单元根基) 11~19 的组成(共性与差异): 共性:均包含 “1 个十”(1 捆小棒 / 计数器十位 1 颗珠子); 差异:“一的部分” 不同(11 含 1 个一,12 含 2 个一,…,19 含 9 个一); 示例:13=1 个十 + 3 个一,17=1 个十 + 7 个一。 20 的特殊性: 组成:2 个十(2 捆小棒 / 计数器十位 2 颗珠子),区别于 11~19“1 个十 + 几个一” 的形式; 推导:19 添 1→个位满 10,向十位进 1,1 个十 + 1 个十 = 2 个十 = 20(呼应 “十进制” 初步思想)。 二、数的读写(规范表达) 写法(田字格右半格,两位数紧凑书写): 11~19:先写十位 “1”(表 1 个十),再写个位数字(表几个一),如 15(十位 1,个位 5); 20:先写十位 “2”(表 2 个十),再写个位 “0”(表 0 个一),“0” 不可省略(避免与 “2” 混淆)。 读法(从高位读起): 11~19:读作 “十 + 几”,如 12 读作 “十二”,18 读作 “十八”(不读 “一十二”“一十八”); 20:读作 “二十”(不读 “二零”)。 三、数的数序与大小比较 数序(依托直尺 0~20): 递增顺序:11→12→13→…→19→20(每次加 1); 关键位置:11 是 10 的后一个数,20 是 11~20 的最大数,15 在 14 和 16 之间。 大小比较方法: 先比 “十的个数”:20(2 个十)>11~19(1 个十),如 20>18; 再比 “一的个数”:11~19 之间比较,十位相同,个位大的数大,如 15>13(5>3)。 四、典型例题 例 1:填空:18 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20 由( )个十组成;个位是 4,十位是 1 的数是( )。 解:18 由 1 个十和 8 个一组成;20 由 2 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14。 例 2:判断:16 读作 “一十六”(×,读作 “十六”);1 个十和 9 个一组成 19(√);19 比 20 大(×,19<20)。 幻灯片 4:模块二 ———11~20 的简单加减法(运算核心) 一、不进位加法(如 12+3=15) 适用场景:“一的部分相加不满 10”(如 14+5:4+5=9<10,16+2:6+2=8<10); 核心方法(拆数计算): 拆大数:将两位数拆成 “1 个十 + 几个一”(如 12 拆成 1 个十 + 2 个一); 先加 “一”:几个一 + 另一个数(或另一个数的 “一的部分”)= 新的几个一(2 个一 + 3 个一 = 5 个一); 再加 “十”:1 个十 + 新的几个一 = 结果(1 个十 + 5 个一 = 15)。 示例:13+4=17(13 拆成 1 个十 + 3 个一,3 个一 + 4 个一 = 7 个一,1 个十 + 7 个一 = 17)。 二、不退位减法(如 15-2=13) 适用场景:“被减数的‘一的部分’大于减数”(如 17-4:7>4,19-5:9>5); 核心方法(拆数计算): 拆被减数:将两位数拆成 “1 个十 + 几个一”(如 15 拆成 1 个十 + 5 个一); 先减 “一”:几个一 - 减数 = 新的几个一(5 个一 - 2 个一 = 3 个一); 再留 “十”:1 个十 + 新的几个一 = 结果(1 个十 + 3 个一 = 13)。 示例:16-3=13(16 拆成 1 个十 + 6 个一,6 个一 - 3 个一 = 3 个一,1 个十 + 3 个一 = 13)。 三、加减法对比与验证 方法对比表: | 运算类型 | 拆数对象 | 计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