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答案(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D, 2.B, 3.A, 4.D, 5.B, 6.A, 7.D, 8.B, 9.D, 10.C, , 二、材料解析题(共 22 分) 11.(7 分) (1)石峁遗址出现城墙、宫城、手工业分工、墓葬等级差异,表明社会分工明 确、阶级分化,具备国家形态特征。(3 分) (2)状况:农业为主,手工业(制陶、玉器)发达;原因:私有制产生,社会 出现贫富分化。(2 分) (3)特点:多元一体、源远流长;早期文明具有区域性和多样性。(2 分) 12.(7 分) (1)第一手史料;牧野之战。(2 分) (2)分封制;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以血缘为纽带, 诸侯需服从周王调遣。(3 分) (3)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纳贡,分封制瓦解,社会动荡。(2 分) 13.(8 分) (1)图一:司母戊鼎———体现商朝青铜铸造技艺高超,是权力象征; 图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反映青铜艺术巅峰。(任选其一,2 分) (2)《诗经》;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 统。(2 分) (3)百家争鸣;影响:促进思想解放,奠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础。(2 分) (4)商鞅变法;作用: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2 分) 三、探究题(8 分) 14. 主题: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论述: , , 甲骨文是已知最早成熟汉字,体现商朝文明高度,为后世文字发展奠基; 都江堰是水利工程典范,展现战国时期科技水平,至今发挥效益; 两者共同反映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彰显文明延续性。(8 分,主题 2 分,论述 6 分)2025-2026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央视《探索,发现》考古纪录片节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A.元谋人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B.山顶洞人开垦荒地进行种植 C.北京人人工取火来烤制食物 D.北京人结伴采集、捕鱼和狩猎 2.良渚古城的北部和西北部建有同时期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附近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良渚文明 A.社会阶级分化严重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产生原始宗教信仰 D.统治者横征暴敛 3.下图为山西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属于 A.实物史料B.文献史料C. 口述史料D.影像史料 4.“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C,等级制度的形成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5.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经历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代。引发“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人口的增长 D.都江堰的修建 6.《史记》记载长平之战时写道:“秦军射杀赵括(赵国将领)。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秦国将领)。武安君……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这说明长平之战的特点是 A.残酷程度无以言表 B.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C.持续时间长 D.交战区域广 7.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文物共同反映了战国时期 A.青铜技艺高超B.娱乐文化丰富多彩C.经济生产的发展D.冶炼铸造技术提高 8.他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唯一一位自然科学家,主张“兼爱”“非攻”。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战国时期的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庄子 9.战国时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天文历法成就是 A.鲁国天文学家多次观测日食 B.农历诞生 C.留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测定二十四个节气 10.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