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年级10月 月考调研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后石家河文化的中心区域在江汉平原,其文化面貌与早期石家河文化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自身的发展进程中断,出现很多非本区域的文化传统,如源自中原的大量陶器,以及部分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等。据此可知( ) A.长江黄河两大文明同源异流 B.中华文化多元性特征突出 C.区域交流影响文明发展进程 D.中原文化辐射中国各地区 2.“岳麓秦简”中记录的秦人丈量土地时计算圆面积的4种简易方法,可与《九章算术》“周三径一”的算法互证,展现出古老简牍里的科技之光。这体现了( ) A.秦朝政府重视卜筮之术 B.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C.手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D.国家推行均田制的努力 3.据如表可知,南朝宋时期的南方地区( ) 史料 史料出处 扬州刺史王子尚奏折称“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替而不奉,熂山封水,保为家利。……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 《宋书·羊玄保传》 南郡太守孔灵符“于永兴立野,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舍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 《宋书·孔季恭传》 临川内史谢灵运“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宋书·谢灵运传》 A.土地兼并严重 B.士族把持经济大权 C.庄园经济繁荣 D.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4.显庆二年(657年),医药学家苏敬上书请求朝廷详定本草,得到同意。于是,朝廷征召医药科技等名家22人进行本草学的修订,命令州县官吏将所产地道药材按实物绘描成图,与标本一并送上。此外,朝廷还要求地方官吏“下询众议”“定群言得失”。显庆四年(659年),修订任务完成,书名定为《新修本草》。由此可见,《新修本草》的成功修订主要是由于( ) A.政府的主导与国家资源整合 B.医学家的造诣与突破性贡献 C.绘画技术与药物图谱的革新 D.州县官吏对药学研究的参与 5.下表所示是明清时期各地的主要商帮概况(部分)。这可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 商帮 形成时期 鼎盛时期 时间 主营商品或行业 时间 主营商品或行业 海商 明嘉靖年间 (1512—1566年) 丝、陶瓷、 棉布、香料 16世纪末到 18世纪中叶 丝、茶、 瓷器、香料 广东 商帮 明嘉靖、万历年间 (1522—1620年) 丝、棉织品、 陶瓷、糖制品 康熙三十三 (1684年) 到鸦片战争前 陶瓷、棉布、 绸锻、丝、茶叶 宁波 商帮 明天启、崇祯年间 (1621—1644年) 船运业、药材、 粮食、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至鸦片战争前 茶叶、瓷器、钱庄、 棉布、_锻、丝 徽商 明成化、弘治年间 (1465—1505年) 盐业、本地特产 (木材、竹器) 17世纪下半叶至 19世纪初 茶、盐业、典当、 瓷器、丝绸 A.国内外贸易协同发展 B.经济重心加快转移 C.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D.社会经济充满活力 6.1913年,教育部通过中国第一套法定汉语拼普字母方案;1921年,《教育部公布校改国音字典》出版,规定全国13000余汉字的标准读音;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即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这是中国推行汉语和供一切注音用的第一个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这些举措有利于( ) A.开展民众识字教育 B.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教育体系变革 D.清除旧思想的残余 7.1923年3月,北京政府出台了《修正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并附《施行细则》,明确将专利权限定于发明创造。1923-1927年间,获得专利奖励最多的为机械及工具类、化工制品类、其次为纺织及服饰、印刷及文具。这表明政府意在( ) A.提倡自由经营以利投资 B.引入现代专利以促转型 C.规范工商市场以促发展 D.振兴工商实业以培国本 8.赵一曼在《滨江述怀》中写道“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