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2.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3.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天空探索进展与意义。4.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重难点 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2.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活动一 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课前布置】查找收集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故事。1.课堂开展“故事会”;2.教师梳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大致线索;3.探讨: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4.教师点评小结。活动二 地球到底有多大多媒体展示:课本P4图1.2地球的大小1.教师讲解: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等;2.组织学生根据多媒体所呈现的数据来描述地球大小;3.组织学生完成课本P4活动2中的 表1.1。活动三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1.教师演示:利用Celestia(星空遨游)虚拟天文软件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并强调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2.教师推荐观星APP,如:Sky Tonight、Solar Walk Lite 、Star Walk 等APP。 【活动一】1.课前学生通过书刊、网络查找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故事;2.学生分小组开展“故事会”,组内同学相互补充;3.各小组派代表讲述本组的科学故事;4.全班同学交流: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活动二】认真聆听教师讲解;尝试用多媒体所展示的数据,描述地球大小;完成课本P4活动2中的 表1.1,并核对答案。【活动三】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演示和聆听介绍。 1.学生是否会讲科学故事;2.能否正确使用地球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探索精神。并用学校中熟悉的足球场、跑道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大小。此外,借助Celestia虚拟天文软件,让学生初步认识宇宙环境,对学生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有积极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太空探索活动一 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1.多媒体展示: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及空间站建设等相关的图文材料;2.教师结合图片资料,介绍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及意义。活动二 中国太空探索成就【课前布置】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1.组织学生讲述中国的航天故事;2.教师梳理:中国航天的里程碑事件;3.教师点评总结。 【活动一】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活动二】1.课前学生通过书刊、网络等收集中国探索太空的故事;2.各小组派代表讲述本组的中国航天故事; 学生能否通过各种媒介搜集、筛选、编辑有效信息,用证据说明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图文介绍,让学生对人类探索太空的发展状况和意义有基本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此外,学生通过搜集、筛选、编辑中国的航天故事,培养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自豪感,也坚定了学生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前作业】查找收集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故事。【课后作业】手机下载观星APP,如 Star Walk 2、星图等,观察北斗七星、北极星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