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4706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件+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1-2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701751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价值,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 【设计思路】 本节课将以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的事迹为主题展开讲解。共和国勋章5年颁发一次,获得者都是对国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李振声是与袁隆平一样都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导入以李振声研究背景设置两个选择题让学生去选(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学生就已经进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再通过其事迹的视频来引出议题“如何守护好大国粮仓”。议题一:三十余载坚守是为何。从其毅然选择支援大西北建设以及31年研究小麦案例来讲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议题二:七十余载科研守护中国饭碗。从李振西70多年始终奋斗在一线研究案例,多次解决粮食危机案例来讲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课标要求】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影响,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 科学精神:能够基于事实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理解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并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公共参与:在公共生活中,能够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 【教学重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特征、标准 【教学难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二者的关系、特征区分以及标准记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 【第二页】上课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两个选择题。此时大学毕业的你看到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你会选择报名参加还是其他选择(学生5秒钟选出来)。 【第三页】如果需要你在大西北支援建设30年,你会选择毅然留下,还是其他选择(学生5秒钟选出来)。 【第四页】这些问题正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曾遇到的,我们一起来看他是如何选择的。(播放视频43秒)。李振声被称为“中国杂交小麦之父”,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与袁隆平并称为“南袁北李”。 【第五页】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六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起来看李振声院士如何守护好大国粮仓。探究他做出这些选择的原因是什么。进入第一个议题。 新课讲授: 议题一:三十余载坚守是为何 【第七页】李振声院士为何会选择坚守支援大西北建设,而这一待就是三十年。一起来看相关材料。 议学情境:年少经历饥荒的他深切体会到粮食的宝贵,1956年他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开始了在大西北长达31年的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生涯,立志要让中国人吃饱饭。 研究的过程中除了恶劣的环境还有质疑,许多成员最后选择离开。他没有放弃,在20年不间断实验中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小偃”系列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后来又提出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等,实现小麦大幅增收,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 议学问题: 他为何做出支援大西北的决定? 答案:他先是对粮食的价值做出了判断(很宝贵、是人类生存必需品,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产量不足),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响应号召,让中国人吃饱饭。 师:从上得知他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做出支援大西北的价值选择。那什么是价值判断?什么是价值选择?一起总结相关知识。 知识点: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 (1)含义: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2)关系(重点): 【先判断再选择,判断是选择的基础。如生活中的他人摔倒扶不扶问题,大学生毕业是回家乡建设还是城市发展问题】 2.为何在研究过程中有人放弃,但是李振声却选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