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与科技创新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工业与科技创新 教学设计 课题 工业与科技创新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是 “产业发展” 模块的核心内容,承接 “农业与科技兴农”,衔接后续 “交通运输”,构建 “农业 - 工业 - 交通” 的产业认知链条,教材编写紧扣初中生日象思维与认知规律,凸显三大特色: 其一,基础概念具象化。先以 “汽车制造(重工业)”“食品加工(轻工业)” 为例,明确轻重工业分类;再结合《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聚焦辽中南(资源型)、沪宁杭(综合型)等四大基地,用 “鞍钢依赖铁矿”“长三角依托交通” 等案例,拆解工业分布与资源、交通、市场的关联,降低抽象区位分析难度。 其二,科技创新主线突出。以 “工业升级” 为核心,选取中关村(电子信息)、深圳(高端制造)等典型案例,搭配 “智能机床提高效率”“新能源汽车减少污染” 等数据图表,具象化高新技术产业 “高附加值、低污染” 特点;同时融入 “传统工业转型” 内容(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改),体现科技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其三,注重实践联结。设计 “调查本地工业企业(如家电厂)”“分析手机制造中的科技应用” 等活动,引导学生关联生活经验;穿插 “工业污染防治” 小贴士,渗透 “科技赋能工业 + 生态保护” 的人地协调理念,契合新课标 “生活化、实践性” 要求。 2022新课标要求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掌握传统 / 新兴工业类型,理解科技创新对工业生产效率、布局的影响,能简述珠三角工业案例关联。 2.通过分析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图文,提升案例解读与逻辑归纳能力。 3.树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意识,认同绿色工业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核心素养目标:1.区域认知结合珠三角工业分布、东莞智能工厂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区域(如传统工业基地与新兴工业区域)工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联,理解区域工业特色与科技适配性,提升区域对比分析能力。 2.综合思维通过梳理科技创新对工业生产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