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9611

第11课 五四运动 课件

日期:2025-11-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564019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五四运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革命。 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技术 新文化运动 第11课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思想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壹 行动呐喊: 五四运动的爆发 贰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的对联 刑场上观刑的麻木民众 1、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极力推崇封建纲常名教,大搞祭天祀孔……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一时间,社会上“孔教会”、“经学会”等尊孔社团纷纷出现,形成了一股尊孔复辟逆流 ———陈独秀 2、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体现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风尚 3、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尊孔复古势不两立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口号 民主、科学(前期)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上海 1917年 编辑部迁址 北京 胡适 2.概况: 法语“青年”———《青年杂志》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大多诞生于法国启蒙运动。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陈独秀希望中国青年能像卡内基一样拥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 陈独秀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北京大学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北大钟声》又名《宽容》作者沈嘉蔚 传统国学大师辜鸿铭 佛教哲学家 梁漱溟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①思想革命: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内容: 旧道德: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如: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第七卷2号 女子(阿毛):十四岁 未婚夫(吴家孩子)死了。 爸爸(王举人) 女儿:“爸爸,我实在饿得忍不住了……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吗? 爸爸:“阿毛……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绝粒而死……要算天底下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