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2504

细节见修养:做有温度的高中生班会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04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4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细节,修养,温度,高中生,班会,教案
  • cover
细节见修养:做有温度的高中生班会教案 年级册别 高一上册 共1课时 授课类型 综合实践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一上册“立德树人”主题单元的核心内容,以“细节见修养:做有温度的高中生”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行为入手,认识个人品德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选取了校园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案例,涵盖课堂礼仪、人际交往、公共空间行为等维度,强调“微小动作承载大德”的教育理念。内容设计注重知行合一,融合价值引领与实践指导,体现新时代育人目标中“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的核心要求。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与社会化加速的关键期。部分学生存在“重成绩轻品行”“重自我轻他人”的倾向,对“细节修养”缺乏系统认知,常将礼貌用语、排队秩序等视为“形式主义”。同时,学生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与表达欲望,可通过情境模拟与同伴互评激发内省意识。教学中需打破“说教式”模式,用真实故事与互动体验唤醒责任感。 课时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1. 能列举至少三种校园常见细节行为(如:主动问好、轻声关门),并说明其背后的价值意义。 2. 能在小组讨论中表达对“有温度的高中生”的理解,认同文明行为是公民素养的体现。 道德修养 1. 能在真实情境中识别不恰当的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能承诺在一周内践行一项“温暖细节”,并在班级公示栏记录。 法治观念 1. 能结合校规校纪,说明为何某些行为(如插队、喧哗)需被规范。 2. 能分析集体规则如何保障个体权利与公共秩序的平衡。 健全人格 1. 能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他人感受,提升同理心水平。 2. 能在反思日志中写出自己曾忽略的“细节失误”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准确识别校园生活中典型细节行为及其道德意涵。 2. 建立“细节即修养”的行为自觉,实现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的转变。 难点 1. 学生难以在真实情境中持续保持“有温度”的行为习惯。 2. 如何将抽象的“修养”概念转化为可观察、可评价的具体行动标准。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行为情景卡片、透明评分表、心愿贴纸、班级“温度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温度测量仪·启动任务【6分钟】 一、创设“校园温度检测站”情境,发布探索使命 (一)、播放一段混合音效:教室门突然推开声、同学低语声、书本掉落声、铃声响起 1. 教师手持一个发光的“温度测量仪”道具,轻声说:“同学们,欢迎加入‘校园温度检测站’!今天,我们不是测量气温,而是检测你们的‘人际温度值’。” 2. 屏幕亮起一张动态校园地图,标注四个热点区域: - 教室门口:标记“问候盲区” - 食堂窗口:标记“排队风波” - 楼梯通道:标记“脚步回响” - 图书馆阅览室:标记“静音禁区” 3. 提问:“如果让你为这四个地方各选一个最能代表它们‘温度’的行为,你会选什么?” 4. 引导学生猜测:是不是越安静的地方,温度越高?是不是越拥挤的地方,温度越低? 5. 展示任务卡:“请跟随我们的‘温度列车’,穿越四座行为驿站,解开每一种细节背后的‘温度密码’。” 6. 分发“温度检测员证”贴纸,每位学生获得一枚,增强角色代入感。 1. 听音效,感受校园生活的多维画面。 2. 观察地图,关注四个热点区域标识。 3. 大胆猜测各地域可能的“温度行为”特征。 4. 接收“温度检测员证”,产生身份认同。 5.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探寻“细节修养”的温度密码。 评价任务 情境反应: 任务理解: 角色投入: 设计意图 以“校园温度检测站”为虚构身份,将抽象的道德行为具象化为可测量的“温度值”。通过混合音效营造沉浸式听觉场景,激发好奇心。地图可视化呈现行为热点,为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