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宁开发区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错题再练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陕西蓝田 B. 北京周口店 C. 云南元谋县 D. 浙江河姆渡 2. 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调查问卷 B. 文献记载 C. 神话传说 D. 考古发掘成果 4. “现在常说‘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材料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5. 在某遗址中出土了饲养家畜的圈栏、磨盘、石研棒,在地窖里出现了储存的粟米堆积。据此,该处原始人类可能( ) A. 使用打制石器 B. 开始定居生活 C. 建立部落联盟 D. 具备牛耕技术 6.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 A. 红山文化遗址 B. 大汶口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7. 在如图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如图是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复原图。该遗址不仅出土了石铲、骨铲等农具,还发现了粟类的植物遗存。通过分析计算,得知粟类食物在先民食物结构中比例为61.3%~80.0%。该遗址属于(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居民遗址 D. 河姆渡居民遗址 9. 良渚古城是良渚遗址的核心,距今5300-4300年。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与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相当明显。这一考古发现有助于证实当时中国( ) A. 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 B. 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 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D. 原始农业高度发达 10. 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殿。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大型墓葬集中分布,而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陶寺( ) A. 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主 B. 统治者组织调动能力强 C. 具有原始宗教信仰 D. 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11. 下面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 A. 阪泉之战 B. 涿鹿之战 C 牧野之战 D. 城濮之战 12.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13. 《尚书·禹贡》记载禹的贡献不仅仅是治水,还有划分“九州”“五服”,扩大统治疆域。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神话传说日益受到重视 B. 历史记录容易出现讹误 C. 早期国家的雏形与建立 D. 社会混乱需要精神寄托 14. 《尚书·牧誓》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敌于牧野,作《牧誓》”。如图青铜器“利簋”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这说明( ) A. 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唯一证据 B. 传说故事中也包含有真实的史实 C. 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可互证史实 D. 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史实相矛盾 15. 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 巩固了西周疆土 B. 确立了等级制度 C.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促进了民族交融 16. 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