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1 ℃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 ℃时,在50 g水中加入40 g KNO3固体,能得到90 g KNO3溶液 2.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40 ℃时,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60 ℃时,KNO3和KCl各30 g分别加入50 g水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C.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在0 ℃至100 ℃之间,不能配得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KCl和Ca(OH)2的饱和溶液 3.如图是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硝酸钾 B.30 ℃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C.t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10 ℃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0 ℃(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钾 4.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温度/℃ 20 40 60 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 NaNO3 88.0 103 125 A.X为NaNO3 B.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 C.④中溶液的质量为100 g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5.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大 C.T ℃时,30 g NaCl能完全溶解于50 g水中 D.T ℃时,Na2C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6.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 B.在a2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7.为探究K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90 溶解度/g 34 40 54 A.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3% B.②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②的溶液降温到20 ℃时会析出固体 D.③的溶液质量是77 g 8.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C.将t1℃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150 g D.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常温下,工业可利用Na2SO4+KCl→NaCl+K2SO4(未配平)原理制备K2SO4。Na2SO4、KCl、NaCl和K2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60 ℃,配制等质量的NaCl与KCl的饱和溶液,NaCl需要的水多 C.60 ℃,Na2SO4、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该制备反应利用了常温下K2SO4溶解度相对较小的性质 10.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如图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