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9167

24.《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368957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教学设计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单元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揭示了本单元的主题———家国情———。诗歌结构严谨,节奏和韵律鲜明。第1~2小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3~4小节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要实现现代化,依然需要延安精神,第5~6小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突显了全诗的主题: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认识“延、昔、茅、炕、旦、媚”等生字。 2.围绕学习主题,在四个学习任务情境中学习诗歌,了解并传承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并能够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诗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的基础上,真正读懂诗歌的情感。 【单元任务情境】 “中华精神传承馆”主题研学———追寻英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 【本课任务情境】 致敬胸怀天下的延安精神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关于延安、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资料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成就的资料。 【教学过程】 AI情境导语: 同学们,在“中华精神传承馆”的主题研学之旅中,我们曾追寻英雄的壮志、诗人的豪情、少年的抱负与艺术家的气节。今天,让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开启“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探索之旅,在这片红色土地中,读懂那永不过时的精神力量,讲好属于延安的中国故事。 板书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齐读课题。 任务一、对话作者,初识延安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运用查找资料的方法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不懂的地方,谁来结合查找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延安?(生自由谈) 2.出示延安视频,感受延安精神, 3.原来延安还是革命圣地,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再读一次诗的题目:延安,我把你追寻。 4.题目是诗歌的灵魂,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看到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呢?(生答) 预设: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怎么追寻延安? 是否追寻到了延安? 任务二、初读诗歌,感受延安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题目下面有一段学习提示,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看看这节课有哪些学习任务呢? (学生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讲解员、分享人、朗读者、评论家,通过四个任务来达成学习目标。期望你们在每个学习环节都有精彩的表现,加油哦!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举手问老师,也可以问问同桌。 读完这首诗,谁来说一说,延安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汇报) 3.我们先通过一组图片走进那个年代的延安吧! (出示图片 镢头 茅屋 土炕 窑洞 认读本课词语) 任务三、聚焦意象,走进延安 1.学习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画面。 (学生描绘画面,分男女生朗读) 2.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那么诗人是在追寻什么呢? (齐读第2小节) 诗中出现了四处地点,是延安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课前老师已经划分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搜集一处地点的资料,全班进行分享,下面就请四位同学做小小讲解员,带领大家游历革命岁月的延安。 我是讲解员 (生1:大家看,这就是延河,它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延安。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经常漫步在延河岸边,思考国家前途,指挥前线战斗。英勇的战士在这里刻苦训练,延河岸边军歌嘹亮,喊声震天,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母亲河。 生2:这是枣园,虽然名为枣园,但是却栽种了很多梨树,这里有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那些指导中国革命的不朽篇章,就是在煤油灯下通宵达旦写出来的。枣园的灯光,照亮了黑暗,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生3:杨家岭,曾经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所在地,这里有中共中央大礼堂,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多少次重要的革命会议曾在这里召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