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围绕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启发学生梳理、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呈现了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第二项编排了对比反问句和陈述句不同语气的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感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表达效果。“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送别诗《别董大》,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教学目标】 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过程】 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循着课文的文字,走进中华精神的秘境,我们吟诵了三首古诗和一首现代诗,品读了周恩来和梅兰芳的感人故事,从中体会到了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爱国情怀、民族大义。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我们将进入语文园地七的学习,回顾单元所学,巩固重点知识。 任务一:交流平台·梳理概括方法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引导:同学们,《观潮》《梅兰芳蓄须》《普罗米修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几篇文章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文,大家应该还记得它们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吧。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呢? 教师小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能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知,能够快速理解文章,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么做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呢?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把握下列课文的主要内容的?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吧。 《观潮》 《普罗米修斯》 《梅兰芳蓄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总结填表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怎么样?小组讨论出怎样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呢? 教师小结:你们概括的真全面,我们打开书,对照书中“交流平台”的部分,看看你总结的全面吗? 3.学生对照书中“交流平台”的部分,教师归纳整理。 教师小结:除了同学们总结出的①抓住课文的标题;②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③串联文章讲的每一件事,我们还可以运用抓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摘录中心句段等等...... 4.你们还有其他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或段落 ◎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 ◎找到文章的线索 5.学生齐读拍手歌谣。 任务二:词句段运用·学以致用 1.教师出示周恩来、梅兰芳二人图片,激趣导入。 教师过渡:刚刚和大家一起回顾了本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周恩来和梅兰芳给你们分别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他们的话,你们觉得哪些词语比较合适? 教师引导: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的优秀品质的。那么,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优秀的人呢?书中出示了八个词语,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朗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重点强调:“凛”字是前鼻音;“秉”字是后鼻音;“阿”是多音字,此处应读“ē”。 指名一一讲述词语意思,教师适当拓展。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等。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非常勇敢,不畏艰险。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