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图片所示的遗迹、遗物可以证明世界文明具有( ) A. 传承性 B. 包容性 C. 多元性 D. 交互性 2.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下列与此文明直接相关的是( ) A. 金字塔 B. 甲骨文 C. 佛教 D. 《汉谟拉比法典》 3.大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他们逐渐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逐渐分化,各种社会地位被世世代代地固定下来,种姓制度超出了种族压迫的范畴,演变为一种社会分层制度。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 A. 形成于雅利安人占领印度前 B. 是对征服居民进行统治的制度 C. 体现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D. 因雅利安人的职业划分而形成 4.在古希腊全境,雅典主城的人数多的时候曾有31.5万。古希腊另一个大城邦是斯巴达,但斯巴达的人口规模比雅典更小,人口约7万。古希腊其他的小城邦的人口规模则多数为几千。以上材料体现了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 小国寡民 B. 等级森严 C. 军事独裁 D. 自给自足 5.罗马共和国时期,广大平民曾因贵族拒绝改善他们的债务处境而全副武装离开罗马城。元老院不得不允许平民选举保民官,并授予保民官对相关法案的否决权。这说明( ) A. 罗马平民阶层对贵族阶层有一定制衡作用 B. 罗马共和国相比较雅典是真正的民主政体 C. 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D. 平民的反抗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6.德国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对“罗马第一次征服世界”理解正确的是( ) A. 罗马帝国疆域地跨三大洲 B. 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C. 佛教已成为世界主要宗教 D. 古罗马法律体系系统完备 7.如表所示为古希腊部分哲学家及其主张。表中信息反映了古希腊哲学( ) 哲学家 主张 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公元前546年) 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4-公元前483年) 火是世界的本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A. 只关注人的外部世界 B. 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 研究视角的不断变化 D. 奠定了西方哲学基础 8.在《荷马史诗》中,《奥德赛》以三分之一的篇幅描绘了奥德修斯战胜独目巨人、经过塞壬妖岛、通过卡吕布狄斯的居地等惊险场面,充分表现了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发挥大智大勇、不屈不挠地战胜自然的积极进取精神。这表明希腊古典文化蕴含( ) A. 人文主义传统 B. 因材施教思想 C. 中央集权思想 D. 社会主义思想 9.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后,日耳曼蛮族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意识到要寻求新的政治保护。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利益的一致,使双方结合在一起。材料体现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特点是( ) A. 封建王权至高无上 B. 基督教教会操控一切 C. 教权和王权相结合 D. 奴隶主势力如日中天 10.在中世纪的欧洲,农奴的法律定义指向“受束缚于土地”。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这种“占有”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材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 领主难以维持庄园秩序 B. 耕地全部由农奴来耕种 C. 法律限制领主占有土地 D. 农奴对土地具有使用权 11.中世纪,一位公爵因为欠了意大利银行家的巨额高利贷,于是找商人们帮他摆脱困境。作为345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