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 真题觉醒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8分) 楼 前 [中唐]王 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 飞龙 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 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 世已无。 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 【注】 ①千秋: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 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②飞龙:马厩名。③承露丝囊:士庶间互 赠承露丝囊。④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这两首诗中都写到了_____和_____,寄寓鉴戒之意。(2分) 勤政楼 千秋节(每空1分) 【解析】 《楼前》提及“勤政楼”“千秋”,《过勤政楼》也提及“勤政楼”和“千秋佳节”。 唐玄宗修建“勤政楼”的初心与他设立“千秋节”大肆庆贺的奢侈形成对比,提及二者强调了 历史的教训和诗人的良苦用心,寄寓了鉴戒之意。 2.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 【答案】 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 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2分,每点1分) 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 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4分,每点2分)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我们要分别分析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情感上,《楼前》的后两句意思是飞龙厩中的老马曾被教习舞蹈,听到音乐声总会抬 起头。这两句描写了唐玄宗祝寿活动的穷奢极欲,表达了对昔年盛世的怀念和对玄宗骄 侈佚乐的感慨。《过勤政楼》后两句意思是只有那紫苔偏偏得意地生长,年年借雨势爬 上门环的底座。这两句描写了今日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 今日之衰,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上,《楼前》中的“总举头”写出了老马一听 到音乐就要举头起舞,这一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过勤政楼》中的“紫苔偏称意”运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紫苔的滋长,同时反衬出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 围。 诗歌对译 楼 前 天宝年前勤政楼, 每年三日作千秋。 飞龙老马曾教舞, 闻着音声总举头。 天宝年之前修建的勤政楼, 每年持续多日庆贺玄宗千秋。 飞龙厩中的老马曾被教习舞蹈, 听到音乐声总会抬起头。 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 承露丝囊世已无。 惟有紫苔偏称意, 年年因雨上金铺。 为玄宗庆贺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 那作为相互赠礼的承露丝囊世上也再无。 只有那紫苔偏偏得意地生长, 年年借雨势爬上门环的底座。 高考风向标 在近几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中,比较鉴赏因其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从大的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 两个角度来设题;从小的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情感、思想 内容、表达技巧等角度设题。 二、(2024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 。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 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 类。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