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2727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日期:2025-11-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47336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课,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左图为196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其中的一张《蔡伦》。 画面上,蔡伦头戴无耳进贤冠,身穿绛色大襟式衣服,也称禅衣,这是汉朝普通的礼衣公服。衣服颜色近于朱赤,这和东汉服色的规定有关。 ◆蔡伦为何能位于中国古代科学家行列? 改进了造纸术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 科技与文化 两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西汉建立 前202年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公元9年 公元25年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 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 开通丝绸之路 汉明帝 巩固大一统 两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主要特征有: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科技世界领先。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的贡献、《九章算术》、司马迁的《史记》、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等基本史实。 2.初步了解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知道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3.认识到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思考:你知道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使用这些材质书写有何缺点? 一、造纸术的发明 2.从课本中快速提取如下信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时间,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②改进后的纸有哪些优点? 造纸术的改进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蔡伦排在第七位 东汉时,前105年 一、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过程: 一、造纸术的发明 一、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一: 东汉首都太学生多达3万多人,……汉政府还在各郡县设立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学之风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①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②促进世界文化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医学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南阳(今河南邓州)人。虚心向前辈求教,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时 期 著 作 地位 理 论 东汉末年 《伤寒杂病论》 “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谈到撰写《伤寒杂病论》的背景时说: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伤寒论·序》 材料反映了张仲景怎样的精神? 材料研读 河南南阳医圣祠 关爱生命,济世救人 治学严谨,博采众长 坐堂医生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张仲景做官时坚持坐诊。曾任长沙太守,按当时的规矩,当官的不能随意接近百姓。张仲景想出一个办法,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先生”。最终张仲景辞官四处行医。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二、医学、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