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2741

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日期:2025-11-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419063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三国,鼎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逐渐形成 戏剧舞台上的曹操 史书里的曹操 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 多谋善断、有帝王之才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三国演义》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1)立足史料实证,能够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将人物、现象置于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中,提升运用表格整理、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表格归纳,对比官渡、赤壁二战,立足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知道两次战役曹操弱而胜、强而败的原因,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3)通过归纳、总结感受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 军阀割据 三国鼎立 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课子目录思考,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局势,又是如何从图一演变为图二的?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一、官渡之战 吞并对手,统一北方 由图可知,当时北方最大的两个军阀分别是谁? 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袁绍 曹操 Vs 一、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 (一)战争双方 袁绍 曹操 强 弱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军阀混战中,利用自身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 曹操20岁时被举孝廉,通过镇压黄巾军和讨伐董卓,势力日益壮大,占据河南一带,成为当时割据势力中一支重要力量。 袁绍: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曹操:所据兖州、司州等地,受战乱涂炭。所部官兵一度不满万。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说说曹操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2)用人上:招揽各种人才; (3)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4)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ú)...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却是国家最高权利的象征。谁把汉献帝控制在手里,谁就可以用皇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 曹操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 一、官渡之战 战 役 官渡之战 时 间 地 点 作战双方 经 过 结 果 战争特点 影 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和袁绍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一、官渡之战 材料三: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材料二: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一: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结合战争过程和以下史料,概括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曹操赤脚迎许攸 “挟天子以令诸侯” “屯田令” 曹操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2、曹操实行“屯田令”,获得经济上的优势。 3、曹操爱才,获得人才上的优势。 4、曹操战术运用得当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1、曹军长途作战,不习水战。 2、孙刘联合抗曹,战术正确 3、曹操骄傲自满,战术失误 战略战术、军队战斗力、指挥者心态等多个因素 归纳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一、官渡之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