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3300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7097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答案,练习题,课时,历史
  • cover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时练习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在( ) A.春秋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3.据《春秋》等书记载,200多年间,鲁国朝见晋国33次,朝见齐国40次,而朝见周天子仅7次。这反映出( ) A.周天子“共主”地位削弱 B.鲁国已经成为春秋霸主 C.晋国、齐国国君地位平等 D.鲁国距离王室路程遥远 4.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5.按照西周礼制的规定,只有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八簋,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下图文物的出土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是( )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A.礼崩乐坏 B.诸侯争霸 C.大国兼并 D.制度变革 6.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性社会转型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社会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思想学术繁荣 B.封建制度的形成 C.分封制的瓦解 D.铁器牛耕的使用 7.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其目的是( ) A.为齐国争霸提供借口 B.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维护以周天子的利益 D.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 8.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以致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周顷王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注重节俭 D.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 9.“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从材料可以得知,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C.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D.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 10.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1.黄河流域是粟的起源地,在夏商周时期粟的主导作用开始受到打击,麦类作物已经种植。作为夏商周时期的平民,在耕种这种作物时会使用哪些技术( ) ①选种 ②嫁接 ③施肥 ④治虫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这表明( ) A.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B.西周的奴隶制已经瓦解 C.人民遭受战争灾难之苦 D.争霸战争孕育统一趋势 13.河南洛阳徐阳村曾发掘出一片春秋墓葬,后经认定为陆浑戎(西北少数民族)贵族墓地。该墓葬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等遗物与洛阳地区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墓葬出土遗物特征相似。这表明春秋时期( ) A.各国战争频繁 B.出现民族交融 C.青铜制造繁荣 D.流行厚葬制度 14.“晋公子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给他很好的礼遇,并把伐唐咎如(狄人的分支)所得二女叔陴和季陴分别嫁给重耳和重耳的谋臣赵衰……齐桓公北伐山戎,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诸侯争霸民族交融 C.诸侯争霸社会转型 D.百家争鸣对外开放 二、材料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图 材料二: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像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先后做过霸主。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