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5.ADCBD 6—10. DDBAC 11—15. CBDAA 16. D 17. (1)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闪电:辛亥革命。原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事:第二次鸦片战争。 (3)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罪行:旅顺大屠杀。原因:清政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4)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击敌人。 (5)时代特征:列强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 观点一: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由此可见,列强的侵略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国防,才有能力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 观点二: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论述: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下,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甲午战败使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不能救国,于是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对于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的实践探索,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然而,中华民国成立后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的变革才能救国,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是在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中,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体现出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林则徐对中西武器做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由此可知,林则徐认识到( ) A.武器装备的落后 B.闭关锁国的弊端 C.制度改革的必要 D.鸦片输入的危害 2.“就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相对不足、国内市场有限的英国而言,殖民地更是关系着它荣辱兴衰的生命线……英国凭借经济优势和坚船利炮,进一步加紧了全球扩张。”材料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建立友好合作贸易关系 B.推广西方的先进文明成果 C.实现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D.变中国为原料产地及市场 3.“有一两师军队散布在乡间,放火燃烧,四个皇家花园中的一切宫殿,从圆明园开始,其次转向西边的万寿山、静明园,最后轮到香山。”材料中的“军队”是( ) A.英美盟军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1860年的10月,一位英军中校在日记中写道:“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他记载的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黄海大战 5.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依据是( ) A.俄国参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俄国参与签订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