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4736

1.4升华和凝华随堂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14738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物理,北师大,学年,2025-2026,解析
  • cover
1.4升华和凝华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B.“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后形成的 C.以“月”为参照物,停泊的“船”是静止的 D.“船”离“寺”越近,听到“钟声”的音调越高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②盛夏,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③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初冬,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超市利用冰块保鲜海产品,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4.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为固态,由甲到乙是汽化过程 B.乙为液态,由丙到甲是升华过程 C.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5.如图,“曾侯乙尊盘”是战国早期青铜器的巅峰之作,其铸造工艺是先用蜡制成模具,再用耐火石英砂包住模具,烘烤加热后“蜡熔流出”,制成型腔,再浇铸铜汁成器。下列描述中与“蜡熔流出”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 A.图(a):《天工开物》记载,“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加快湿纸变干 B.图(b):《楚辞》记载,“挫糟冻饮,耐清凉些”,意为米酒过滤后将冰块置于酒壶内,饮之可驱暑避热 C.图(c):“青藏铁路通天路,穿越高原跨雪山”,青藏铁路使用灌有液态氨的热棒来保证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 D.图(d):“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诗句生动描绘了树枝上如美玉般晶莹的霜花 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悟生活之理。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热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温度降低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7.“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关于诗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露是水的蒸发形成的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形成露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D.冬天窗上的霜结在玻璃的外表面 8.我国已多次发射“神舟”飞船,当飞船从太空回到地球时,外壳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在飞船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材料,能防止飞船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  ) A.材料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 B.材料不导热使温度不升高 C.材料升华放热使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2024年12月,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出现了日晕与钻石尘同框的罕见美景,如图所示。钻石尘是指低空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在气温极低时直接变成微小冰晶悬浮在空中,在阳光照射下这些小冰晶像闪闪发光的钻石。钻石尘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汽化 10.2023年1月12日我省多个城市气象部门实施了今年的第一场人工增雪,保丰增绿,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雪”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装有固态碘的密闭碘锤。某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