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4819

【新教材核心素养】4.1 农业 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0次 大小:3301632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地理,人教,答案,导学案,教学设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4.1《农业》导学案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时间:_____ 【新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粮食产量变化; 知道我国主要粮食增产的原因,知道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是如何运用设施农业进行增产的;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与科技的关系,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业科技有哪些。 综合思维:通过探讨影响农业分布的自然条件,了解如何改善自然环境进行增产,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读图和分析资料,识别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差异,理解农业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农业现象,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本地农业生产情况。 【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农业生产增产的方式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难点:如何因地制宜的给农业进行增产。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89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粮食 产量 逐步上升, 人均 占有量增加,饮食结构改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 吃饱吃好 的历史性转变。 活动二:读P90文字 图4.7 4.8 4.9,回答下列问题。 1.粮食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我国 农业科技 的快速发展,如 优良品种 的培育和推广、 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农田 水利设施 的完善、 自然灾害 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 机械化 和 自动化 化技术的发展。 活动三:读P91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耕地退化 ,还面临着 人均耕地少 、 土地污染 ,以及 化肥农药 使用量大等问题。 2.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依靠 科学技术 ,走 优质 、 高产 、高效 、 低能耗 的发展道路。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我国农业粮食产量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农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吃饱饭”曾经是一件难事。中国人有过很长一段凭“票”吃饭的日子,方寸大小的一片薄纸,直接关系吃饭的权利。这背后是当时农业生产力的低下。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68.6公斤,全国仅有13台联合收割机。 随着农业经济的进步和农村改革的推进,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曾经紧俏的米票、面票等风光不再。1993年,粮票彻底退出流通,定额定量供应的计划配给制成为历史。市场化改革解除了计划经济对农业生产的束缚,此后,粮食产量连续跨越了几个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我国粮食生产开创新局面,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数据显示,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亿斤,增长5.1倍;2023年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不仅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粮食安全不仅是数量上的,更是质量上的。我国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切实把粮食种植结构调活调优。粮食生产从粗放式追求数量为主逐步向质效并重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生产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大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从5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吃得好,中国向世界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传奇故事: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用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在人多地少水缺的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屡获丰收,证明国家重农抓粮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道路自信。 粮食产量的变化: 总产量 不断攀升 、人均不断 提高 。质量 提高 。 探究二:我国农业科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