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6676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1053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次月,答案,试题,历史,第一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 1. 七年级将举办一场研学之旅,去探寻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其中最真实的史料来源是( ) A. 史书记载 B. 化石遗存 C. 学者推断 D. 神话传说 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一万年文化史的是( ) A.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 郧县人的头骨化石 D. 半坡遗址的彩陶文化 3. 下图是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通过观察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人类已经学会了制作工具 B. 古人类当时手工业发达 C. 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 D. 古人类已建立早期国家 4. 以下北京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考古发现 结论 ① 北京人遗址: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会使用磨制石器 ② 山顶洞人遗址:穿孔骨针 会建干栏式房屋 ③ 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0000-8000年栽培粟和黍的遗存 原始农业形成 ④ 平谷上宅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的陶器 贫富分化出现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考古学家在河南渑池的仰韶村发现了史前彩陶片,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泛指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彩陶文化。其显著特征包括:彩陶、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等。据此,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一种类型的是( ) A. 河姆渡 B. 半坡 C. 大汶口 D. 良渚 6.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七千年前,长江中下游开始人工栽培水稻,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栽培水稻的原始农耕遗址是( ) A. 山顶洞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东胡林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7. 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既有宏伟的宫殿群,也有矮小破旧的房屋;墓葬规模也有很大区别,随葬品有的丰厚,有的则很少或几乎没有。这说明此时( ) A. 实现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分工 B. 确立了男子生产生活的主导地位 C. 具备了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D. 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阶层分化 8. 从距今4300年前起,黄河流域的陶寺先民创造出灿烂文明城市、宫城与宫殿、王墓、观象台,宣示王权的礼器、铜器、文字,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都出现在了晋南大地。对陶寺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 A. 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 B. 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 C. 处于旧石器时代阶段 D. 分封制度进一步完善 9. 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图是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 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 长江流域缔造中华文化 C.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 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10. “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传曾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与炎帝共同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黄帝 B. 唐尧 C. 虞舜 D. 夏禹 11. 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下边流程图反映了( ) A. 各部族的统一 B. 大禹治水 C. 禅让制的实行 D. 华夏族的形成 12.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