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抛下(pāo) 聒碎(guō) 悄没声儿(qiǎo) B.瓷器(cí) 榆关(yú) 风一更(gēng) C.涨潮(zhǎnɡ) 嫦娥(cháng) 嫉妒(jí) D.船桨(jiǎng) 榕树(lóng) 那畔行(b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冬天太冷了,我包裹得严严实实,畏首畏尾地去上学。 B.山东不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兔神泥塑”,还有很多装饰得金碧辉煌的“兔”主题酒店。 C.图书馆挤满了人,有还书的,有借书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D.听了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小组的同学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回答。 3.下列诗句没有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进行描写的一项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选词填空。(每个词语只填写一次) 光芒 光彩 光亮 明亮 光辉 光线 光明 1.太阳的( )给黑云镶了一道( )的金边。 2.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 )。 3.那翠绿的颜色,( )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4.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 )了。 5.雷锋叔叔的( )形象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6.一束束( )透过枝叶的间隙,落在林间的空地上。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2.例:我回头看那榕树。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轮月亮。(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3.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写一写“风”。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代的 ,诗中能表现作者留恋山居生活和向往归隐的句子是: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写的是 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长相思》的作者是 代的 ,其中最能表达作者心声的句子是: 。《渔歌子》的作者是 代的 。 2.《鸟的天堂》的作者是 ,文中写了 、 两个时间段看到的不同景象,最后作者由衷地感叹: ! 五、综合实践。 元旦到了,某小学五年级(1)班要举行庆元旦诗歌朗诵会,请你为诗歌朗诵会设计一条吸引观众的宣传语。 六、课外阅读我能行。 蜡 梅 花 汪曾祺 ①“雪花、冰花、蜡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蜡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②我的家乡有蜡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蜡梅。这四棵蜡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蜡梅,我以后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碗口粗细,并排种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蜡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qìnɡ)口”。蜡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 ———冰心蜡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蜡梅”。蜡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 真是毫无道理! ③不过凭良心说,蜡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 ,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蜡梅,满树繁花,黄灿灿地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不过我们已经 ,每年都有一回。 ④每年腊月,我们都要折蜡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蜡梅木质疏松,枝条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