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素质评价 七年级历史 (满分:75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2025年考古团队在北京周口店遗址新发现一块距今约23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并在此化石出土的地层中发现多处灰烬堆,灰烬中包含烧骨、烧石和朴树籽。据此推断,该古人类( ) A. 已掌握人工取火 B. 会保存火种 C. 种植农作物 D. 使用磨制石器 2. 在小孤山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约3万年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多由兽牙、贝壳等经过精心打磨而成。这一发现主要反映了当时人类( ) A. 已掌握复杂的狩猎技术 B. 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 C.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D. 进入了定居农业生活 3.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观察下图可以得出我国古人类大多分布于( ) A. 大江大河流域 B. 海洋流域 C. 高山湖泊区域 D. 坝子地区 4.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各项中,考证中国农业起源最可信的史料是( ) A.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B. 半坡遗址粟类粮食作物的遗存 C. 考古出土的战国铁制兵器 D. 《史记》中对大禹治水的记载 5. 晓梅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人类活动遗址时找到了如下图片,由此可知她研究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良渚遗址 6. 在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部分遗址中,出土了石刀、石斧等工具;在遗址的人骨遗存中,还发现有较高比例的龋齿现象,考古学家推测这与饮食中淀粉量的增加有关。这印证了当时( ) A. 铁制农具的出现 B. 青铜工艺的进步 C. 原始农业的发展 D. 制陶技艺的成熟 7. 大汶口文化晚期,同一墓地的墓葬有大、中、小型之分,随葬品也极不均衡。有的墓穴仅能容尸,空无一物;而大型墓中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 出现贫富分化 B. 重视墓葬文化 C. 进入氏族社会 D. 社会生活奢侈 8. 我国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关“龙”的形象并不鲜见,距今已有六千多年历史的河南仰韶文化遗址濮阳蚌壳龙就被普遍认为是中华龙最早的历史形象,后来的辽宁牛梁河遗址与山西陶寺遗址也分别出现了玉猪龙和彩绘龙纹陶盘。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 ) A. 早期国家对龙的崇拜 B. 中原文化的一脉相承 C.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 早期人类审美的单一 9. 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其宏伟的城址、庞大的水利系统及贵族墓地里出土的玉琮、玉钺等礼器,展现了早期国家的社会组织与祭祀文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的发现有助于探索( ) A. 旧石器时代的社会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国家统一的历程 D. 封建王朝的兴衰 10. 2024年,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古代,人们在年末举行祭祀活动,感谢神灵和祖先的保佑,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 ) A. 迷信思想盛行 B. 农业对生活的深远影响 C. 宗法观念的强化 D.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11. 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该战役是( ) A 阪泉之战 B. 涿鹿之战 C. 长平之战 D. 牧野之战 12. 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隆重举行,上万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祭祀广场,参加了公祭典礼。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他( ) A.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 带领人们消除了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