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1673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考点专练:杠杆实验与杆秤模型(含密度秤)(含解析)

日期:2025-11-2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12954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杆秤,密度,模型,教版,实验,杠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专练:杠杆实验与杆秤模型 1、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带有刻度的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 实验装置 实验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步骤 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②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④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动力F1(N)动力臂l1(cm)动力×动力臂阻力F2(N)阻力臂l2(cm)阻力×阻力臂步骤②步骤③步骤④⑤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注意事项 (1)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2)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平衡螺母的调节方法类似于天平:“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4)选用轻质杠杆 / 以杠杆中点作为支点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5)在实验开始之后还可以调节平衡螺母吗?不能(6)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排除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拓展 1.某次实验时将一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优点:可以连续改变力的大小。2.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动使杠杆保持平衡,然后改变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斜拉时,拉力的力臂变小。 2、杆秤模型 工作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五要素 支点:称纽处动力:等于秤钩处所挂物体重力; 动力臂:称纽到挂钩的长度(一般不变)阻力:等于秤砣重力(一般不变);阻力臂:称纽到秤砣的水平距离(物重变化,则对应示数变化) 刻度均匀 G物L1=G秤砣L2 ,因L1和G秤砣不变,L2与G物成正比,杆秤刻度均匀 误差分析 秤砣磨损:测量结果偏大;秤砣生锈:测量结果偏小 改进方案 增大测量范围 ①换用更长的木条作为秤杆;②在原提纽左侧增加新提纽;③换质量更大的秤砣 提高精确度 实质:物重不变的同时,使L2 变大①把秤纽位置往远离秤钩一侧移动②减小秤砣的质量 拓展应用 密度秤 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小保和小实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他们所选择的器材有:铅笔、橡皮若干(每块橡皮质量为10g)、细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 (1)他们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所示,若想调节铅笔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细线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调节水平平衡后,他们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杠杆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所测数据记录在表中,表格中的大小为 米; 动力 阻力 0.2 0.02 0.1 ____ ____ 0.004 0.004 记录并分析数据后,小保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实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到底谁的结论正确呢?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普遍规律,接下来的做法应该是 ;(填字母代号) A改变力的大小 B.改变力的方向 C.改变力的作用点 (3)在实验过程中,铅笔水平平衡后(如图乙),小保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她立即将细笔握住,并将断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下方固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