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3289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295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答案,练习题,战争,北伐,合作,编版
  • cover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24年10月,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特派员的陈延年来到广州,协助周恩来选派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二次革命的失败 2.下表是中国近代某进步刊物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下列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一时期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  ) 起止时间 1915.9—1918.12 1919.1—1922.7 1923.6—1926.7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出现的频率 0.78% 2.45% 25.14%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 C.五四运动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下列最为合适的歌词是(  )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5.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莫进此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该校的办学目的是(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侵略 B.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 6.《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了“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情形。这些情形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7.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是(  ) A.“宁汉合流”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事件 D.张学良在东北“改易旗帜” 8.国民革命军长驱直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他们首先向北洋军阀中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由此可见,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是因为(  ) A.国共两党的合作 B.正确的战略战术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9.下表是八(1)班郑小然同学制作的毛泽东革命活动大事年表(1923—1927年),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23年6月 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 1926年1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在武汉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9月 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②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 ③青年毛泽东积极投身中国革命 ④反映了国共两党错综复杂的关系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而失败。下列属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的事件有(  ) ①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召开国民党一大 ③召开“分共会议” ④进行北伐战争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里的“国民政府”是(  ) A.伪满洲国 B.南京国民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2.据1927年1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此次我(北伐)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扑灭吴佩孚军阀,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