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这些考古发现直接佐证了元谋人( ) A.会建造房屋 B.已使用火 C.会种植农作物 D.会制作彩陶 2.某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以及骨耜、木耒等生产工具。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3.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型玉琮、玉璧,以及规模宏大的古城城墙和水利工程遗迹。这些发现主要反映了良渚文化( ) A.原始农业落后 B.手工业技术发达 C.部落战争频繁 D.尚未出现定居生活 4.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宫殿建筑遗迹、铜器残片和带有文字符号的陶器。这一遗址可佐证当时( ) A.已进入早期国家阶段 B.普遍使用铁制工具 C.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D.农耕技术世界领先 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仰韶文化遗址鱼鸟纹彩陶壶 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6.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7.涿鹿之战后,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这一历史过程表明( ) A.华夏族的形成是部落融合的结果 B.华夏族是由单一部落发展而来 C.战争是部落发展的唯一途径 D.只有炎黄部落对华夏族形成有贡献 8.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图示中*处朝代对应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夏传子,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下列时间与此对应的是( ) A.21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10.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11.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大禹治水 D.“国人暴动” 12.如图分别为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主要反映了( ) A.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B.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 C.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13.《左传》评价西周初年分封制的作用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A.稳定了周初的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B.确立了炎黄人文初祖地位,壮大了华夏民族 C.加剧了社会矛盾,造成夏商周更替 D.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 14.如果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话,其标准是( ) A.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B.他们都以昏庸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15.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铜农具 ②石斧、石锛 ③六角形铁锄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二、综合题 16.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学习某远古人类时设定了以下情境,请根据情景回答问题,并找出情景中的错误。 情景: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温暖湿润的清晨,透过树梢,一缕阳光照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洞口,洞口旁边的一棵树上,吊挂着一只刚刚被捕杀的梅花鹿。这时,从洞内走出来几个大约十几岁的孩子,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①磨光的石刀。看上去,他们②与我们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他们来到山下的一条小河边,有的走到一棵果树下摘野果,有的走到河边的③庄稼地里割粟,有的则蹲下挖草根,忙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