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5. BACBC 6—10. AABBD 11—15. DBBCD 16—20. BDDAB 21—25.CCBBA 26.(1)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取暖、烧烤食物,照明、驱赶野兽。 (3)粮食作物:粟、水稻;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 27.(1)富国强兵。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由分裂到走向统一。 (4)百家争鸣。 (5)政治制度变革、经济变革、军事变革、思想变革 28.(1)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2)推行郡县制;控制兵权;制定法律(秦律)。 (3)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4)秦朝徭役和赋税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最终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2025-2026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谁是我们的祖先?谁最先行走于地球上?谁是它们现在依然存活的近亲?”近期播出的某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人类起源于三四百万年前的( ) A.恐龙 B.古猿 C.两栖动物 D.外星人 2.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历史进程划分标准的主要是( ) A.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 C.存在区域 D.时间长短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从器物用途上可以研究贾湖遗址居民的( ) A.农业技术 B.打制石器技术 C.精神追求 D.畜牧业发展程度 4.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造成南北房屋出现不同形式是因为( ) A.农耕生活的不同 B.自然条件的差异 C.建筑材料的不同 D.栽培作物的区别 5.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出土了同时期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多组高等级建筑,反映了良渚社会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墓葬群出土随葬品的差异也说明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这表明五千年前的中国( ) A.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B.华夏民族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已经出现 D.部落间战争频繁 6.如图是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文物在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先民( ) A.具有朴素的审美观 B.开始使用甲骨文 C.谋生方式的变化 D.会制作磨制石器 7.中国邮政于2023年10月17日,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组邮票的研究主题是( ) A.中华文明探源 B.古人类的起源 C.青铜文明灿烂 D.农耕技术成熟 8.东周的都城是( ) A.阳城 B.洛邑 C.镐京 D.陈县 9.西汉时期有位老人,生于公元前76年,卒于公元6年,请你算出,他活了多少岁(周岁)( ) A.80 B.81 C.82 D.83 10.西周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伴有盟誓仪式,让受封诸侯在神前宣誓,誓词内容主要为“无违王命”“夹辅周室”等。据此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促进文化的交流 B.壮大反商的力量 C.加强宗室的团结 D.巩固西周的统治 11.据记载,夏王桀“虐政淫荒”,商纣王“为鹿台糟丘,酒池肉林,宫墙文画,雕琢镂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反映出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农民起义的爆发 B.游牧民族的入侵 C.自然灾害的频发 D.统治者昏庸腐败 12.“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上述材料体现了春秋时期( ) A.疆域扩展,民族交融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分封制度,不断强化 D.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13.许多成语典故都来自于历史。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