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燃烧的条件等实验探究方案。2.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3.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及燃烧的条件。难点:灭火原理和方法。 ◆知识点一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 叫做燃烧。 ①发光、放热的变化 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所以它不是燃烧。②有些燃烧 要有氧气参加。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MgO +C),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③一些可燃物在空气中会发生缓慢氧化,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聚越多,如果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会发生自燃。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如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就是为了防止自燃。 2.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如下: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3.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问题 除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通过比较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产生的不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实验内容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实验分析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故白磷能够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通人氧气(或空气)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也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 (或 )接触且 ①白磷的着火点低,平时保存在 中。实验时,要将白磷表面的水用 吸去,以保证实验成功。②由于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有毒,逸散到空气中会危害实验现场人员的健康,所以本实验最好在 或 下进行,也可将实验改在 中进行,如图所示。 4.燃烧的条件 如图所示,一般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 。 ② 。 ③ 。 三者缺一不可 即学即练 1.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燃烧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向水中通入氧气,水中白磷不会燃烧 D.白磷在实验室中可保存在冷水中 2.兴趣小组进行“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再探究。用滤纸代替手帕做实验,按实验编号①-⑤分别配制无水酒精与水体积比为①2:1、②1:1、③2:3、④1:2、⑤1:3 五种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浸泡滤纸。用下图1所示装置展开滤纸测定酒精燃烧时滤纸的温度,所得数据绘制成图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在接近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滤纸燃烧 B.除了实验①,其他实验均成功 C.用编号②的酒精溶液实验时,展开或抖动滤纸可成功完成本实验 D.对比图2 曲线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达到一定的浓度 ◆知识点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① 。 ② 。 ③ 。 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破坏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①灭火原理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不能说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2.灭火原理的探究实验 (1)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 实验步骤 点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