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号 姓 名 班 级 学 校 八年级上历史月考试卷(10月) ●时问:60min 四 满 分:〕00 分 题号 2 6 8 9 l0 l1 12 13 14 15 答案 一 、选择 题 (本 题 共 ]5 小 题 、每 小 题 3 分 ,共 45 分 。每 小 题 给 出 的选项中只有 一 个选 项 符 合题意) 1.1894 年 6 月 ,孙中山上书 李鸿 章,提 出国家不应片面追 求船 坚 炮 利 : 而 要 大 力发 展 经 济,变 法 自强 。同年11 月他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 立合众政府”。这 一变化反映 了孙 中山 ( ) A.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致力于实业救 国 C. 三 民主 义 思 想 已经成熟 D. 对 国情认识加深 2、1905 年,参 加 同盟 会 筹 备 会的人至 少 来自十个省 , 这 年 年 底 前 加 入 同盟 会的 四百 五 十 二 人中 : 通 常 所称“本部十八省”中,除甘肃外都有人 加 。由此可见、同盟会 ( A. 得 到了广 泛认 同 B、将驱除鞑虏作为目标) C,是资产 阶级政党 D、以孙 中山为公认领袖 3 下 表 为黄花岗起 义烈士籍贯及占比、据 表可知 ( ) ( 人 数 4l 1 9 6 3 3 ) ( 籍 贯 广东 福建 广 西 四 川 安 徽 )占比 56. 94% 26、39% 8.33% q. 17% 4. 17 % A. 起 义烈士籍 贯相对集 中 B.普罗大众广泛参与革命 C.沿海 地区经济 显 著 发 达 D 英 雄 气概激励 全国人 民 4. 中国历 代 常采 用 王 位纪 年 法。孙 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 。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 ( ) A.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B. 终 结君 主专制制度 C、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D、鼓舞全国人民斗志 5. l9l2 年《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 官独 立审判 、不 受上级 ( 得分 ) ( 题 序 一 、 选 择 姬 二 、非选择 题 总分 ) 官厅之干涉 。上述规定 ( ) A. 标 志着封 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B、强化 了以民为本 的治 国理 念 C. 体现 了三 权分立 的民主 原 则 ( 〕 人 联 数 盛 勿 克 5 大 )D. 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6.右图为武昌起 义 后宣布独立的 15 个 省份 中先 后担 任最商军政长官(都督)的人员构成,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的 ( ) A. 妥协性 B. 基础性 C. 彻 底 性 D.反 复性 ( 7 ) ( 淄博 期 末右 图 漫 画 中袁 世凯操 控 着 象 征“政 治会 议”的汽 车“一 意 孤 行 ”>将 前面的 障 碍,如“县会 ”“省 ) 会”“国会”“内阁 ”等全部碾 除 。对 漫 画主旨解 释正确的是 ( ) A. 北 洋政府支持工业 发展 B、民主共 和遭 到公然破坏 C. 军 阀混 战造 成 民不 聊 生 D:制度重建铲除封延残余 历史学 者翦伯赞提出:“护国军本身的力量 虽然 不 强大 、但 既然举起讨 袁的旗帜,配 合上全国人 民和各派力量樂成 的反袁 潮流,对 袁世凯便成为重大的 威胁。”翦伯赞认为,护国战争成功的原因是 ( ) A. 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各派军事力量强大 B. 全 国人 民维护共 和,反对复辟君主制 C.北洋军阀分裂〉为争夺地盘相互攻击 D:帝国主义列强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9:据 统 计 :1912—1928 年,全 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 共发动了 140 次 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总统、大元帅等多次更换,内阁总理也更换频繁。这反映出当时 ( ) Λ、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 思想解放,国民h 由 C、军 阀割据 、政治动荡 D、共 和 制度,日 益完善 l0、《新 青年》讨 论 的 课题涉 及 孔 子 评议 、欧 战风云 、国语迸化 、科学方法 以及新诗 技巧 等,举 凡 国人 关注 的新知识、新问题 、它都试图给于解答。这 表明>《新青年》 ( ) A.倡导民主科学 B. 阅读群体有限 C、具有 开 阔视野 D.注重 文学革命 11. 新 文化运动开 始后:学 者们编 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 逐渐普及 。这 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 A. 提倡民主与科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