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0265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复习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239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法治,统编,初中,道德,八年级,上册
  • cover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教学设计 大单元概念下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通过电影《第二十条》作为法治教育具象化载体,以影片中正当防卫争议、校园霸凌维权等贴近生活的剧情为切入点,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如《刑法》第二十条、诉讼类型、法律服务机构功能)与鲜活的人物故事、矛盾冲突相结合,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法律的价值与温度;引导学生从剧情中主动探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的实践路径,理解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的法治精神,既掌握依法维权的具体方式,又树立对法律的内心拥护与真诚信仰,最终实现 “以影释法、以法润心、以行践法”,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响应国家法治建设号召,坚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 道德修养:将法治观念与道德修养相结合,明白守法是基本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以法律和道德双重标准规范自身行为。 法治观念: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等法治观念,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通过分析自觉守法是公民基本义务、遇事可求助消费者协会等机构、解决问题可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途径,掌握依法办事的要求,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健全人格:通过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自律、理性、负责的人格品质,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培养冷静处事、尊重规则的品格,理解依法办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责任意识:意识到自身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责任,积极传播法治观念,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贡献力量。引导学生知道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学会依法办事,要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推动法治进步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升法治素养的原因;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的具体要求。 难点:将法治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教学准备 观看电影《第二十条》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规则包括哪些? 道德、法律、纪律 今天学习第六课提升法治素养。 (二)导入新课: 村霸刘文经因村民王永强无力偿还高利贷,长期欺压其家庭,用锁链将王永强拴在自家院子里辱骂、殴打;多次对王永强的聋哑妻子郝秀萍实施性侵;此前还曾用刀砍死王永强家的狗,威胁“不还钱就让你家破人亡”。 思考:王永强为保护家人捅死刘文经,是否合法? 老师:《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王永强为保护家人,针对正在进行的“持刀杀人” 等严重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符合《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 “特殊正当防卫” 的全部条件,其行为合法,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这也正是电影中检察机关最终对王永强作出 “不起诉决定” 的根本原因,体现了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的法治精神。 生活中难免遇到矛盾纠纷,法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什么是法治观念? 笔记:法治观念是什么? 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二)结合电影情节,拆解核心知识点 【环节1:从电影看法治的价值】 (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第二十条》中无论是普通村民(王永强、刘文经)、公职人员(韩明、吕玲玲),其行为都受到法律约束,违法者终将承担责任。 (2)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电影中校园欺凌相关的张主任(张科父亲,学校教导主任)最终因儿子张科的霸凌行为承担监护人责任——— 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