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文本 文本 文本 刘邦 项羽 楚汉之争 汉并天下 · 百废待兴 时间 双方 目的 性质 决战 结果 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争夺国家统治权 垓(gāi)下之战 楚军战败,刘邦胜 西楚霸王项羽 VS 汉王刘邦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汉并天下 · 百废待兴 刘邦入咸阳 鸿门宴 鸿沟议和 垓下之战 进攻三秦 乌江自刎 1.楚汉之争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楚河汉界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西楚霸王·项羽 汉王·刘邦 实力 贵族出身,楚国名将之后, 拥军40万 布衣出身,当过泗水亭长, 拥军不足10万 用人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猜疑) 此三者(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其他 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原因 项羽虽势力强大,但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失去民心。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比较这两次战争的性质,并说明原因。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推翻秦朝残暴统治 农民阶级 反抗秦朝暴政的农民战争 争夺国家 统治权 封建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 争权夺利的斗争 时间: 人物: 都城: 公元前202年 长安(现陕西西安) 刘邦(汉高祖) 汉并天下 · 百废待兴 2.西汉建立 “汉并天下”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直径17.5厘米,出土于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初年,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目的在于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副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材料:汉兴……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dàn)五千( 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到处残破荒凉 大片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可见,摆在汉初统治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新的王朝。 反秦之弊 · 休养生息 1.汉初社会状况 情景剧 面对此种情景,最终汉高祖作出了什么决策?(?主张 ?政策) 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首要问题是如何 才能坐稳天下? 大臣甲: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 治,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 汉高祖: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 大臣乙:严刑峻法会使天下更乱,短命的秦朝就是活生生的事例啊! 臣以为要推行黄老之学,给民休养生息。 (主要人物:汉高祖和大臣。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 反秦之弊 · 休养生息 是 家“ ”思想的体现 材料: 事逾烦(麻烦)天下逾乱,法逾滋(增加)而奸逾炽(多),兵马益(增加)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用暴力措施对付民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根据材料分析,为何要实行休养生息? 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目的) 2.休养生息政策 ⑴主张: 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意思是休息调养;“生息”意思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道 无为而治 ⑵原因: 史料 措施 作用 “兵皆罢归家。”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shù)人。” ““农,天下之本也。……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减田租,复十五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