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一化学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 2 3 4 5 6 7 B B D A D C B 8 9 10 11 12 13 14 D C A B C C C 15 16 17 18 19 20 21 B A B B D D D 第二部分 22.(3分) 物质 用 途 A.钠 a. 用于调节面团酸度,中和发酵产生的乳酸、醋酸 B. 过氧化钠 b. 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的氧气供给剂 C. 碳酸氢钠 c. 制造高压钠灯,用作路灯 23.(6分) (1) CO CaCO (2)CaCO CaO + CO (3) 合理即给分 24.(10分) (1)100mL容量瓶 (2)5.85g ①d ②40 (4)①Ag+ + Cl- ==== AgCl ②0.4a/b 25(12分) (1)①Ba(OH)2 === Ba2+ + 2 OH- ② Ba2+ + 2H+ + SO42- + 2 OH- === BaSO4 ↓ + 2H2O H+、 SO42 A (3)有自由移动的Na+和OH- (4)生成沉淀、水 26. (14分) (1)Na2CO3 (2)> 烧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 ①NaHCO3 溶解,有气泡产生 HCO3- + H+ === CO2 + H2O ②饱和NaHCO3溶液 ③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27.(13分) (1)①H+ ②先加入硝酸,再加入硝酸银 ③产生白色沉淀 (2)酸 HClO (3)Cl2 + H2O === H+ + Cl- + HClO (4)2HClO =光照== HCl + O2 (5)时间、光照、pH、浓度丰台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一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本部分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东晋炼丹家葛洪在著作中记载 “丹砂(即HgS)烧之成水银,积变(指二者放在一起)又还成丹砂”。从现代化学角度分析,这两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均为物理变化 均为化学变化 “烧之成水银” 是物理变化,“积变还成丹砂” 是化学变化 “烧之成水银” 是化学变化,“积变还成丹砂” 是物理变化 2.我国化学家屠呦呦团队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 C15H22O5),在疟疾治疗领域功勋卓著,为全球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青蒿素所属物质类型为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3.加工馒头、面包等食品时,常加入碳酸氢钠使面团疏松多孔,碳酸氢钠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 A. 着色剂 B. 防腐剂 C. 增味剂 D. 膨松剂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u B. H2SO4 C. Na2CO3 D. Ca(OH)2 5.某学习小组在做氯气性质实验时,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要求的是 A. 在通风橱内制备氯气气体 B. 闻氯气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C. 用氯气与灼热的铁丝反应时,在集气瓶中需加少量水 D. 实验装置末端连接装有饱和 NaCl 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 6.碘化银胶体在气象领域有重要应用,其原理为:云层中微小水滴或冰晶难以形成雨滴,而碘化银胶体粒子(直径 1-100nm)可作为 “凝结核”,吸附周围水汽使水滴聚集增大,最终形成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化银属于胶体 B. 水滴聚集增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 若用光束照射碘化银胶体,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D. 碘化银胶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它能直接与水汽反应生成雨滴 7.用Na制取Na2O通常采用反应 “2NaNO + 10Na = 6Na2O + N ↑”,而非直接让Na与O2反应。下列对采用该反应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Na与氧气反应无法生成Na2O B. 该反应能产生N ,N 可隔绝氧气,防止生成的Na2O进一步被氧化为Na2O2 C. 此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只升高 D. 反应物均为固体,固固反应一定比固气反应更容易发生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8g N2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28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H2O所含的水分子数目为NA C. 1 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为3NA D. 1 mol N2和N2O的混合物中N原子总数为2NA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a(OH)2溶液与CuSO 反应:Ba2++SO2- 4 BaSO4 ↓ B. Cu与AgN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