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良垌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古地磁法是通过测量岩石或矿物中的剩余磁性来推断岩石的形成年代。考古学家运用这一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某古人类遗址的地层进行了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该古人类大约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属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人类。据此判断,“该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其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包括砍斫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等,它们多半用石英岩砾石和脉石英碎块制成,比较粗糙。据此可知,蓝田人( ) A.处在旧石器时代 B.学会使用天然火 C.过上了定居生活 D.掌握了农耕技术 3.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以采集狩猎为生 B.已经会人工取火 C.开始种植农作物 D.会使用磨制石器 4.辽宁省海城市小孤山遗址出土了以下文物,它们说明小孤山人有( ) 小孤山遗址出土的装饰品(距今约3万年) A.种植经验 B.天文知识 C.爱美意识 D.国家观念 5.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6.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 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 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 7.中国旧石器文化可以划分为南北两大石器传统,即使在南方或北方地区内部,各类石器在原料、制作技术、种类和形态方面也各具特色。这体现了旧石器文化的( ) A.延续性 B.包容性 C.凝聚性 D.多样性 8.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中华文明探源之旅”研学活动,学生们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这一站可以看到( ) A.干栏式建筑 B.木结构水井 C.出土的粟 D.使用天然漆 9.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0.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进程 11.兴隆洼遗址中出土了石锄、石铲、石斧等石制工具以及刀、匕形器、鱼镖等复合工具,遗址中还发现了经过人工栽培的粟。据此推断,兴隆洼时期( ) A.原始农业发展 B.家畜饲养出现 C.原始聚落发展 D.粮食剩余出现 12.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经考古发现,古城北面有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古城中部的高台上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上述考古成果属于( ) A.实物史料 B.影像史料 C.口述史料 D.文献史料 13.有考古学家认为,右图中分别用不同线条装饰的两侧陶壶,可能代表了两个缔结同盟的部落。从这一视角看,双连壶独特的设计可能体现了先民对( ) 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联壶 A.自然环境的认知 B.农业活动的重视 C.生产工具的创新 D.共赢精神的表达 14.他们是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得以成为其子孙为荣。他们是 A.炎帝、黄帝 B.周武王、齐桓公 C.大禹、蚩尤 D.秦始皇、汉武帝 15.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城内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玉器、骨器、铜器等,发现了宫殿区、仓储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