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5183

9.4 全民守法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1-0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867118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政治,学年,必修,统编,高中,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四框 全民守法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推进全民守法,认同全民守法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支持全民守法。 科学精神: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意义、要求,提高全民守法的自觉性。 法治意识:学法懂法尊法守法用法,对推进全民守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公共参与: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为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1.全民守法的内涵; 2.全民守法的意义; 3.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总议题:绘就清朗网络空间底色———数字公民,何以尽责? 议题一:灰色辨析———面对网络谣言,如何炼就“火眼金睛”? 议题二:蓝色沟通———遭遇网络谣言,如何理性“发声”? 议题三:红色担当———共建清朗空间,如何贡献“尉犁力量”? 议题一:灰色辨析———面对网络谣言,如何炼就“火眼金睛”? 案例一:”7月21日,尉犁县一个网名为“TAS*”的网友,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一则内容,热度暴增。“真的假的?还有这个规定?”“罚两万元?我没看错吧!”……网友感到难以置信。7月28日,这条视频引起公安机关网监部门的注意,尉犁县公安局随即展开调查。该短视频内容为一张处罚截图,并配有文案,称阿某因开车时不穿衣服而违法,被公安机关处以记12分、罚款2万元的处罚。经民警多方核实、取证,证实该条视频内容系捏造的虚假事实。 案例二:2024年3月15日,李某为博取关注,在抖音平台发布“有小孩的家长注意了,这是真实事啊,在昨天湖南长沙偷走了20多个小孩,其中有7个小孩肾被摘”的虚假信息。该视频引起了部分民众的关注,民警立即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 议学任务一:思考网络谣言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网络谣言事件对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何启示? 1、全民守法的内涵 是指所有社会成员 ((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国家机关) 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知识加油站: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谣言。 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主体 思想上 行动上 议学任务二: 1.网友能够在网上肆意发表言论吗? 2.有同学说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感想是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你怎么看的? 3.这对我们全面推进全面守法有何启示? 《民法典》规定: 任何个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言论自由权等,若被侵权,受害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应该遵守以下义务: 1.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2.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诬告、陷害其他公民; 3.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 4.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益。 公民的权利 公民的义务 2、全民守法对公民的具体要求: (2)公民要依法履行义务。 (1)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3)公民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