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银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2月26日,莞台港澳青少年“寻迹英雄”重走古战场活动在东莞威远炮台旧址举行。该活动缅怀鸦片战争中在虎门要塞浴血抗英、壮烈殉国的民族先烈。该民族先烈可能是 A.关天培 B.邓世昌 C.聂士成 D.秋瑾 2.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85周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依据是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C.中国在战争中失败 D.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3.1860年10月,一个英军中校在日记中写道:“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他记载的是 A.虎门销烟 B.天京陷落 C.火烧圆明园 D. “亚罗号事件” 4.下表所示是《沙俄侵华史》一书中记载的19世纪60年代中俄西北边界谈判中俄方代表发表的言论。由此可知,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俄国军官 我们得以将边界任意向中国的西部推进 俄国驻塔城领事 要迫使清政府接受一条与《北京条约》不相符合的国界线 A.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 C.开辟大量北方通商口岸 D.获得领事裁判权 5.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A.爆发背景 B.主要特点 C.兴衰过程 D.历史影响 6.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在东南,美国、日本侵略台湾;在西北,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在西南,法国挑起了中法战争。据材料可知,这时的中国出现了 A,经济危机 B.阶级革命 C.边疆危机 D.瓜分狂潮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该诗赞扬了 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D.谭嗣同革新图强 8.经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确认,在东部海域打捞的“丹东一号”沉舰应该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导致该舰沉没的战役是 A.黄海海战 B.丰岛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天津保卫战 9.某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张謇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以棉、铁两种工业为中心。1910年,他正式提出“棉铁政策”,认为“至柔惟棉,至刚惟铁,这表明他主张 A.实业救国 B.加强海防 C.禁运鸦片 D.改革内政 11.“千名举人群情愤,书生意气挥方遒。拒和迁都行变法,轰动京沪为国谋。”此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京师大学堂的开办B.武昌起义的爆发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公车上书 12.下面是慈禧太后仓皇西逃路线图。当时与慈禧出逃相关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3.有学者在评论《辛丑条约》时指出“这个条约是清朝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朝统治者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这是因为《辛丑条约》 A.使外国侵略势力渗入中国腹地 B.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4.1906年,某政治家写道:“《民报》既刊行一年,革命思想充满学界,且输灌于内地。”据此可推知,《民报》办报的口号可能是 A.师夷长技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扶清灭洋 15.图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与下面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6.“中山路、三民路、首义路、起义街、民权路……历史的烟云,已化作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 A.武汉 B.南京 C.广州 D,南昌 17.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北洋政府的大总统黎元洪发布一则命令: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五年是公元 A.1915 年 B. 1916 年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