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31733

秋水 课件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3687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秋水,课件
  • cover
课件36张PPT。 秋 水《庄子》庄子塑像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 2、把握庄子散文的文体特点、语言风格 和艺术特征。 3、了解道家学派在人生理想方面的复杂 倾向。 庄子及其思想概述 1)先秦散文的分类 一是诸子散文:各学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进行争论的论说文。(以议论说理为主) 二是历史散文:由各朝、各国史官积累了大量档案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编纂成书,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以叙事记言为主 ) 2)诸子散文的形成和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 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3)《庄子》的历史影响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也都十分深远广泛。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关于道的理论;二、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三、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四、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 1)生平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1)生平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68年),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城人。据《史记》记载,庄子年轻时曾任蒙地的漆园小吏。楚威王闻其有贤才,以厚礼聘其为相。庄子不就,并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后一直过着织履糊口的隐居生活。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1、自然而自在的人: 庄子将天赋的、自然的、自由的个体生命存在当作“人”的根本依据,所以他时时以“天”的自在状态来论证“人”的存在状态,而反对人为的道德和伦理原则对这种状态的损伤。在庄子看来,自然的“天性”消失之后,才会出现含有道德良知的“人性”,而所谓的“人性”的产生恰恰就断送了“天性”。在《秋水》篇中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2、超越价值标准:齐万物一死生,物我两忘,与道合一; 3、通向自由境界之路的“无用之用”。庄子追求“无待”,实际上追求一种在精神上超越了一切是非荣辱、功名利禄、完全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的自在状态,如“庄生梦蝶”,全然物我两忘,身与物化了。庄子思想的出发点与关心点: 1、出于对所处的社会现实的彻底绝望,庄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再抱任何的幻想,庄子哲学因而也与老子学说在出发点上出现了明显的区别。老子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总有点为治国治民出谋划策的道术的意味。 2、庄子的全部关心点却是在于人类个体命运的生存状态,他要探讨的,所要强调的都只在于作为个体的人,在当时物欲、名欲横流的世道里,如何摆脱异化,回归自然,以达到全真保性、不为外物所累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3、 这种超越现实功利、追求自由获得的态度本身,就进入了审美的层次,所以庄子全部的心思,是教人怎样“审美”地活———适意、逍遥、自由。2)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心就是“道”。 “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又多种含义,可以指宇宙的本源,宇宙万物的总体性和同一性,事物发展变化所依循的规律,哲学领域的一种境界等。 《庄子》一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生保身,逍遥无为 2、与道合一 3、无为而治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